老虎須又名箭根薯,是箭根薯科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熱帶雨林中一種引人注目的有花植物,它花型、花色,獨特,細狀的小苞片長幾十厘米,紫黑色,飄逸下垂,形如虎須,整個花序看上去像一張老虎的面孔,故名為“老虎須”。老虎須花語:神秘的自戀。
老虎須是一種觀賞性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亞地區,適宜在溫暖的氣候下生長。由于花型的獨特,被稱為幽靈般的植物,也在馬來西亞被視為「不吉祥」的花卉,它們晃來晃去的果實看起來就像是倒掛著的蝙蝠一樣。老虎須產云南、海南、廣東、廣西等地,生于水邊或雨林蔭濕處,是集賞花、觀葉、藥用為一體的珍稀植物,花期4-6月。
形態特征:老虎須屬于稀有觀葉觀花植物,花朵紫褐色至黑色,為植物界中所罕見,且形狀獨特,花基部可生出數十條紫褐色絲狀物,很象老虎的胡須,因此得名。喜陰,不耐強光,常生于低山溝谷密林下或溪邊沼澤地。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花瓣色彩十分豐富,赤、橙、黃、綠、青、藍、紫,可謂應有盡有,但黑色花瓣的植物卻頗為稀少,老虎須便是極為少見的一種?;ㄈ~俱美,既可觀花,又可觀葉。
葉片叢生,有點象芋,常年青翠欲滴;花期4至8月,花朵紫褐色至黑色,為植物界中所罕見,且形狀獨特,花瓣基部生有數十條紫褐色細絲,很象老虎的胡須,因此得名。
具根狀莖,高約60厘米。葉基生,單葉,矩圓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具葉柄?;▋尚裕瑐阈位ㄐ?,總苞4片,有花5~7朵,內部的苞片條形,長約12厘米,向外伸展,似虎須狀,故得此名;花被片6枚,紅色或紫褐色。
老虎須須根叢生,黃白色;莖下部直立,上部攀援或平臥,略被柔毛。葉紙質至革質,卵圓形,稀長圓形,長2-4.5厘米,寬1-2.5厘米,頂端圓形,具短尖頭,基部圓形,無毛;側脈每邊約4條,兩面扁平;葉柄長2-5毫米。
聚傘花序腋生,萎縮而密生,著花7-10朵,比葉為短;花萼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4毫米,寬1毫米,無毛,花萼內面基部有5個腺體;花冠近鐘狀,黃綠色,裂片長圓形,長3.5毫米,寬2毫米,無毛;副花冠裂片短,到達花藥基部,卵形,隆腫,寬約1.5毫米;
花粉塊每室1個,近球狀,平展;花藥頂端具圓形膜片;子房無毛;柱頭盤狀。蓇葖雙生,披針形,長4-6厘米,直徑1厘米,無毛;種子倒卵形,長約4毫米,棕褐色,有邊緣,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2厘米。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生長習性:老虎須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在華南、西南地區一般分布于低山溝谷密林下或溪邊沼澤地,不擇土壤。在南方溫室栽培,越冬溫度不得低于10℃。溫度大于25。栽種2年以上。開花能力超強1片葉子1朵花。基本上可以達到2槍以上。生長迅速,當溫度大于25度瓶苗栽種11個月即可見第一個花槍。
老虎須喜陰,不耐強光,常生于低山溝谷密林下或溪邊沼澤地。在1999年于昆明舉辦的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中,老虎須作為大溫室里的參展花卉,大放異彩,引起轟動,一舉奪得金獎。由于自然環境日益遭到破壞,老虎須的生境也日益糟糕,現已漸危,被國家定為三級保護植物。
老虎須的養殖方法:老虎須喜歡比較濕暖的氣候,它們扛不住嚴寒,土壤要求肥沃。養殖老虎須一般都選擇土培的方法,季節要選在春天,這個時候的溫度最適宜它的生長。
選擇優良的老虎須小苗以備種植,盆的大小可以根據老虎須株體的大小來決定,土壤要選擇排水性能好的,一般建議用家中的土最好混合干凈的河沙混合均勻作為培養土,如果有泥炭土與珍珠巖當然更好。要保證PH值在5.5至6.5之間。
種植之前要對盆土進行消毒處理,上盆種植時注意把老虎須放在花盆的中央,這樣能使它的根系充分的展開生長。上盆之后要施一次底肥,補充老虎須生長所需的營養。之后就是等待老虎須長大了,記得要勤澆水哦,老虎須適應不了干旱的環境哦!
氣溫:老虎須適宜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養殖老虎須最好能把溫度控制在18攝氏度至27攝氏度之間,如果低于13攝氏度的話,老虎須很有可能就會被凍死了。尤其是冬天,不能讓老虎須長時間的處于不到10攝氏度的環境中,不然的話,它的根部就會開始腐爛,直到整棵老虎須都死掉。
土壤:老虎須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是更喜歡肥沃疏松的腐殖土。一般兩年給老虎須換一次盆土,選擇在春天進行,換土的同時要施一次堆肥。
光照:老虎須喜歡充足的陽光,除了接受不了夏天烈日的暴曬,其他的時間都應該多給它曬曬太陽,保證它每天都有足夠的光照時間,注意不能讓把老虎須放在太陰暗的環境中,不然老虎須的葉子就會失去光澤。
老虎須的繁殖方式:老虎須以分株繁殖為主,結合春季換盆時進行分株。如盆栽,須保持盆土中有充足的水分,忌盆土積水,經常向植株周圍灑水,并向葉面少量噴霧,冬季應減少澆水。
栽培要點:濕度60-80。適當通風,防止細菌孳生。生長溫度25-38,15度以下葉片變丑。光照5000-20000lux.開花之前適當增加光照。根部的透氣非常重要。栽種介質70樹皮,30泥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