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學名:Canna indica L.):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米,全株綠色無毛,被蠟質(zhì)白粉。具塊狀根莖。地上枝叢生。單葉互生;具鞘狀的葉柄;葉片卵狀長圓形。總狀花序,花單生或?qū)ι?

萼片3,綠白色,先端帶紅色;花冠大多紅色,外輪退化雄蕊2-3枚,鮮紅色;唇瓣披針形,彎曲;蒴果,長卵形,綠色,花、果期3-12月。美人蕉是亞熱帶和熱帶常用的觀花植物。

喜溫暖和充足的陽光,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壤中生長最佳,也適應(yīng)于肥沃粘質(zhì)土壤生長。美人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chǎn)熱帶美洲、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地區(qū)。

生長習性:美人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霜凍,生育適溫25-30℃,喜陽光充足土地肥沃,在原產(chǎn)地無休眠性,周年生長開花;性強健,適應(yīng)性強,幾乎不擇土壤,以濕潤肥沃的疏松沙壤土為好,稍耐水濕。

畏強風。春季4-5月霜后栽種,萌發(fā)后莖頂形成花芽,小花自下而上開放,生長季里根莖的芽陸續(xù)萌發(fā)形成新莖開花,自6月至霜降前開花不斷,總花期長。根莖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可露地越冬,長江以北必須人工保護越冬。

美人蕉不耐寒,怕強風和霜凍。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瘠薄,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良好。深秋植株枯萎后,要剪去地上部分,將根莖挖出,晾曬2-3天,埋于溫室通風良好的砂土中,不要澆水,保持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美人蕉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4~5月份將種子堅硬的種皮用利具割口,溫水浸種一晝夜后露地播種,播后2~3周出芽,長出2~3片葉時移栽一次,當年或翌年即可開花。是園林常見的灌叢邊緣、花徑、花鏡常用材料。

盆栽宜選用矮性品種。盆土用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的壤土,加少量河沙混合。春季晚霜后種植,每盆栽1~2株,栽后澆足水,并保持盆土濕潤,否則會導致葉邊焦枯,甚至開花稀少。植株長至3~4片葉后,每10天追施一次液肥.直至開花。花后及時剪掉殘花,促使其不斷萌發(fā)新的花枝。秋季霜凍前及時移至室內(nèi)養(yǎng)護越冬。

美人蕉喜高溫炎熱,好陽光充足。在肥沃而富含有機質(zhì)的深厚土壤中生長健壯。怕強風,不耐寒,一經(jīng)霜打,地上莖葉均枯萎,留下地下莖塊。在長江以南可露地越冬。在長江以北應(yīng)將地下莖掘起,在窖內(nèi)越冬,翌年再種,貯存時忌水澇、忌潮濕,心防塊莖腐爛。

塊莖繁殖:塊莖繁殖在3~4月進行。將老根莖挖出,分割成塊狀,每塊根莖上保留2~3個芽,并帶有根須,栽入土壤中10cm深左右,株距保持40~50cm,澆足水即可。新芽長到5~6片葉子時,要施一次腐熟肥,當年即可開花。

美人蕉的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美人蕉應(yīng)用較為普遍,主要是由它的特性決定的。美人蕉枝葉茂盛,花大色艷,花期長,開花時正值火熱少花的季節(jié),可大大豐富園林綠化中的色彩和季相變化,使園林景觀輪廓清晰,美觀自然。與一年生草花相比,美人蕉對環(huán)境的要求不嚴,養(yǎng)護管理較為粗放,適應(yīng)力強,且經(jīng)濟實用。

美人蕉在園林上的應(yīng)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yīng)用于道路分車帶。在分車帶中心種植美人蕉,其鮮艷的花朵和濃綠的葉片。可使街道景觀顯得生機勃勃,豐富了垂相變化。其次,應(yīng)用于公共綠地。在公共綠地中大片叢植美人蕉,可展現(xiàn)其群體美。用來布置花徑、花壇,可增加情趣。在建筑周圍栽植,可柔化鋼硬的建筑線條。

凈化環(huán)境:美人蕉,不僅能美化人們的生活,而且又能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氫,以及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zhì),抗性較好,葉片雖易受害,但在受害后又重新長出新葉,很快恢復生長。由于它的葉片易受害,反應(yīng)敏感,所以被人們稱為監(jiān)視有害氣體污染環(huán)境的活的監(jiān)測器。具有凈化空氣、保護環(huán)境作用。是綠化、美化、凈化環(huán)境的理想花卉。

藥用價值:根狀莖及花入藥,性涼,味甘,淡。清熱利濕,安神降壓。功能主治:瘡瘍腫毒:鮮根狀莖適量,搗爛敷患處。子宮出血、白帶過多:花9~15克,水煎服。或鮮根狀莖250克,糯米60克,燉雞或豬肉服。急性黃膽型肝炎:鮮根狀莖90克,防己科的古山龍?zhí)?0克,加水1000mL,煎至400mL,每天分兩次服完,14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