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扁竹蘭為扇形鳶尾,多年生草本,根莖橫生,粗壯,黃白色,節明顯;葉黃綠色,集生莖頂,葉片寬劍形,花藍紫色,蒴果橢圓狀,種子扁平,半圓形,棕褐色。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大扁竹蘭花期4~7月,果期8~10月。

大扁竹蘭地下根莖粗壯,橫走,節明顯,節上生須根。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3~5厘米,基部延長成柄,抱莖,全緣,平行脈多而明顯。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白色。漿果球形,熟時紅色,內有種子1粒。

學名:Irisconfusa,為鳶尾科鳶尾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陸的云南、廣西、四川等地,生長于海拔7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常生于疏林下、林緣、溝谷濕地或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生長習性:大扁竹蘭喜溫暖向陽、耐旱、耐寒,怕積水。適應性強,在低氣溫達-17℃的地區可以自然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

大扁竹蘭生長于海拔7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常生于疏林下、林緣、溝谷濕地或山坡草地,于山間疏林潮濕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已經廣泛用于綠化。

大扁竹蘭的繁殖方式

選地整地:根據大扁竹蘭的生態習性及生長發育特點,種植地塊宜選地形開闊,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平地或向陽山坡地均可,以土壤疏松、土質肥沃的地塊為宜。

前作收獲后及時整地,深耕細耙,一般3犁3耙,徹底清除一切雜物,同時結合整地施足底肥,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優質土雜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20千克。

大扁竹蘭為淺根性作物,根系擴展幅度有限。根據其生長情況,為滿足其所需養分,可將底肥于整地時分2次施入,第一次在翻地前將其1/4撒施田間;第二次在整地做畦開播種穴時,將其3/4按不同播種方法將肥料點施穴內。地整平后,開步道做畦,步道寬40厘米,畦高20厘米,畦寬1.2米,畦面要中間略高,兩邊稍低,便于覆膜。

繁殖及覆膜技術:大扁竹蘭用種子和根莖繁殖。種子繁殖的生產周期長,但繁殖系數高;根莖繁殖的收獲早、見效快,但繁殖系數低,長期栽種還會導致種質退化。故生產上宜用兩種方法交替使用。

種子繁殖

采種: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果殼變黃色將要裂口時,連果柄剪下,置于室內通風處晾干后脫粒。

種子特性及催芽處理:采后的種子切勿曝曬,否則增加種皮的堅硬性。大扁竹蘭種子具有后熟性,必須在低溫濕潤條件下才能完成生理后熟。春播的種子須進行低溫處理才能萌發。

方法是:秋天采收的種子混拌3倍的濕沙,挖坑埋于室外,坑的大小深淺依種量多少而定,保持濕潤,不讓受凍,翌春挖出播種。秋播的種子須用40~50℃溫水浸泡24小時,然后陰干播種。

播種:大扁竹蘭種子繁殖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播種時期因露地和地膜覆蓋而有所不同。露地直播者,春播在清明前后進行,秋播在9~10月。一般采用溝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為25厘米×30厘米開溝定穴。

溝深5厘米左右,溝底要平整、疏松,在每穴內施入土雜肥,蓋細土約2厘米厚,然后播入催過芽的種子5~6粒。播后覆土壓實,適量澆水,蓋草保濕保溫,畝用種量2~3千克,播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

露地育苗移栽者,春播在3月進行,秋播在9~10月,播前先將畦面澆透水,水滲干后,按行距20厘米橫向開溝,深6厘米,播幅寬10厘米,然后,將催芽籽均勻地播入溝內,覆蓋拌有土雜肥的細土厚5厘米。

或將事先備好的種子撒播入苗床,覆蓋5~6厘米厚的細肥土即可,播后稍加鎮壓,蓋草保濕保溫,畝用種量8~10千克。為使大扁竹蘭播種當年延長生長期,可利用塑料小拱棚增溫,能早播早出苗。

用塑料小拱棚育苗可于1月上、中旬按常規操作方法進行。先將混沙貯藏裂口的種子播入苗床覆上一層薄土后,每天早晚各噴灑1次溫水,1星期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加強肥水管理,到3月中下旬就可定植于大田。

根莖繁殖:在1月下旬,將作種用的大扁竹蘭挖出,選生長健壯、鮮黃色、無病蟲害的根莖,按每2~3個芽和部分須根切成4厘米長的根段(適當修剪過長的須根,便于栽植成活),待切口愈合后。

將種根莖在濃度為百萬分之五十的ABT4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小時后栽植,這樣可促使根莖上的休眠芽萌發和提早出苗。據試驗證明,凡經處理的種根莖,和未處理的比較,出苗提早10天,根莖芽出苗率提高30%。

栽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深15厘米,穴底要平整,挖松底土,在開好的栽種穴內施入拌好的細土。然后每穴栽種1~2段種根。

隨即蓋上6~7厘米厚的細土,稍壓緊并澆透水(最好施腐熟人畜糞尿水),再覆細土與畦面平,隨即覆蓋地膜,50天左右便可出苗。此時要及時破膜放苗,防高溫燒苗。

覆蓋地膜:覆蓋地膜是大扁竹蘭生產上的重要技術措施,而提高覆膜質量是搞好地膜覆蓋栽培中的關鍵一環。地膜超薄易老化,且受覆膜后受農事頻繁操作的影響,易于破損,故覆蓋作物有效時間最多1年,因此,在大扁竹蘭生產周期內每年要更換地膜。

不論是育苗定植,還是根莖栽種,蓋膜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育苗定植因畦面上有苗株要在膜上破孔出苗和蓋土封嚴苗孔,多兩套工序而已。為了達到蓋膜“平、緊、嚴”的標準,要先將地膜展開置于每畦苗株上,對著苗株開孔,然后套住苗株鋪在畦面上。

要注意使苗孔與根的部位對齊,以便在覆蓋地膜拉平拉緊時,不致使苗與膜孔錯位而損傷苗株,然后在畦面兩側和畦的兩頭培土,并封好苗孔。對覆膜大田要經常檢查,及時封堵破損漏洞。

大扁竹蘭在栽種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覆膜時間應在1月中旬,以利提高地溫,促使大扁竹蘭早出苗,雖生長,延長生育期。覆膜前,應清除畦面上的廢膜和一切雜物,隨后松土深5~10厘米,行間應深些,株間應淺些;同時每畝施入復合肥30千克左右,在植株旁施下,并培土蓋嚴。如土壤干燥,須澆透水,然后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