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菊,菊科、菊蒿屬多年生草本,莖常無毛:無營養短枝。莖生葉多數,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裂片卵形、線狀披針形、斜三角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有淺齒或半裂呈三回羽狀分裂,羽軸有節齒;

葉綠或淡綠色,有極稀疏毛,下部莖生葉有長柄,中上部莖生葉無柄。頭狀花序排成稠密傘房或復傘房花序:草質,邊緣白或淺褐色窄膜質,先端膜質擴大,外層卵狀披針形,中內層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部小花管狀,冠緣淺齒裂。花果期6-8月。

莖及頭狀花序含殺蟲物質,可作殺蟲劑。菊蒿花鈕扣狀,黃色;葉形略似檸檬,味苦,鮮葉用於沙拉。鮮葉或乾葉作調味劑,特別用作肉禽類及英國淡色啤酒的調味品;乾葉可當茶用或用于百花香罐。艾菊花語:和藹可親、和平。

有毒植物: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可因誤食過量的菊蒿油和用葉子當茶飲用而引起人中毒。牲畜誤食也可中毒。人畜中毒癥狀為震顫、口吐白沫、強烈痙攣、擴瞳、脈搏頻數而微弱、呼吸困難,最后心臟麻痹而死亡。

生長習性:艾菊生于山坡、河灘、草地、丘陵地及樺木林下,海拔250-2400米。艾菊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寒性較差,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應覆土護根,以利越冬。

種子發芽困難,芽率低,播前應用30℃溫水浸種8-12小時,并搓去表面黏膜。苗床一定要注意整細整平,播后覆少量細土,并蓋地膜保溫保濕。當幼苗長至6-8片真葉時即可移栽,盆栽、地栽均可。緩苗后主莖高15厘米時摘心,促發側枝株高30厘米時即可采收。

艾菊的作用用途

香料作用:艾菊是世界著名的香料植物。其株型優美,花色迷人,全株具有濃烈香氣,既有觀賞價值,又可美化、香化環境,還能驅逐蚊蠅。

使用價值:莖及頭狀花序含殺蟲物質,可作殺蟲劑,艾菊的特殊芳香可以驅趕蚊蟲。全草含菊蒿素(tanacetin)、菊蒿醇A、菊蒿醇B(tanacetol A,B),揮發油中成分有側柏酮、葉含莢蒾醇、花含順式長蒎烷-2,7-二酮(cislongipinane-2,7-dione)。

特殊的芳香以及開成串的小花,可是古時戀人們用來代表「至死不渝」的象征!強烈的香氣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聽說能增強記憶力,并且能治療頭痛和偏頭痛.雖然生于地中海沿岸,但他能適應極惡劣的天候環境,但是他最喜歡的氣候,還是溫暖通風日照充足的環境。

以及排水良好的堿性沙質壤土,夏天避免傾盆大雨以及強烈太陽的直射.可用種子與扦插法繁殖,但種子發芽率較低,通常在秋季以扦插做繁殖。除了藍花外,尚有粉紅花及白色等花色品種。

醫療應用:葉片味道與檸檬味道相似,具有香甜可口的味道,常被用于制作花露水、香醋時的材料,可擦于皮膚上具有防蚊防蠅的效果。葉常被歐洲人拿來泡茶飲用,有益腸胃健康,并驅除孩童體內的寄生蟲葉可放于洗澡水泡澡,增進血液循環,置于枕頭中并可治療失眠。

濃郁的芳香氣味能使人神清氣爽,具有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調節人體情緒的作用。精油常使用在皮膚外用上,它能有效刺激血液及呼吸循環、幫助肌肉復生、鎮痛。可使用於皮膚的醫療應用。

歷史故事:艾菊原產于歐洲,開起花來金黃一片,去蒸霞蔚。除了壯觀和充滿活力,艾菊的藥用價值也極高,頗受人們的喜愛,于是逐漸被移植到了美國、南美洲和澳洲等地 。

但是不久,移值艾菊的人們吃驚地發現,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由于艾菊我繁殖能力無比強大,它迅速侵吞了大量沃土,如果局勢失控,當地的其他植物可能會失去生存的機會;另外艾菊,體內含有吡咯烷生物堿,毒殺了當地不少無辜的牲畜。就這樣,當初的“俏佳人”變成了如今的生態“侵略者”。

不過,已經不可能把它統統趕回“老家”去,然而留下來卻一籌莫展。無奈之下,人們向專家尋求兩全其美的良策。專家的建議雖然不可思議,人們還是照做了,一絲一這一毫不敢馬虎。

很快,人們又驚喜地發現,霸道強悍的艾菊重新變得俏麗可愛,它既能溫順地生長于當地,滿足人們審美和藥用的需要,又能跟其他生物和平共處,以往被艾菊侵害的植物也恢復了生長 。

原來,專家的良策是:既然愛艾菊,那么就連它的天敵一起愛吧。人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引進了葡萄伯天敵-紅蛾和葉甲殼蟲。這兩種天敵都以艾菊的葉子為美食,它們跟艾菊的葉子相互制約和依存的“冤家”。

經過艾菊帶來的這場風波,人們開始明白:一個地方移植一種外來植物外來生物,就必須考慮連同它的天敵一起接受-這真是一個充滿奧妙、誕生奇跡的生態規律。

其實,這個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同樣適合于我們人類和生活。比如愛一個人,需要連同對方的缺點一起愛;比如享受生活的甜蜜幸福,需要連同人生的痛苦和不幸福,需要連同人生的痛苦和不幸一起承受;比如和諧和社會,需要各種利益和力量相互制約、平衡和監督。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將圣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因循于教會在紀念圣人時,通常是以盛開的花朵來點綴祭壇所致。而到了中世紀后,在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

久而久之,教會便把366天的圣人分別與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由于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于南歐地區,南歐又屬地中海型性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花草,各種花百花竟放,每一種花都有著豐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