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學名:Polygonatum odoratum),假葉樹科黃精屬植物,又名葳蕤、女萎、節地、玉術、竹節黃、竹七根、山包米、尾參(湖北)、西竹、連竹、地管子(河北)、鈴鐺菜、萎(神農本草經)等。主治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
玉竹,耐寒,亦耐陰,喜潮濕環境,適宜生長于含腐殖質豐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經集注》云“莖干強直,似竹箭桿,有節。”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莖可供藥用,中藥名亦為玉竹。
秋季采挖,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切厚片或段用。《本草正義》:“治肺胃燥熱,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癥,而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饑者,尤有捷效”。
生長習性:玉竹耐寒、耐陰濕,忌強光直射與多風。野生玉竹生于涼爽、濕潤、無積水的山野疏林或灌叢中。生長地土層深厚,富含砂質和腐殖質。花期5-6月,果期7-9月。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
1,玉竹味美甘甜,最適于養陰生津,可以煎湯、泡茶、煮粥或做菜。玉竹的中醫功效包括: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對燥咳,勞嗽有一定的療效,因為其含有黏液、煙酸;
治療熱病陰液耗傷所致的咽干口渴或具有內熱消渴作用;對一般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具有療效;還有美容護膚作用,因為含維生素A,可以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膚狀況,使之柔軟潤滑。
2,玉竹的西醫功效包括:對心臟的作用:玉竹對心臟的作用與其中所含的鈴蘭苦甙、鈴蘭甙有關,適合治療心悸、心絞痛;對血壓的作用:靜脈注射可使血壓暫時下降;對血糖的影響;
口服玉竹浸膏,則血糖先升后降,對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葡萄糖、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玉竹中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調節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的生長。
3,玉竹還有一些其他作用,如以玉竹煎劑對蛙全身及下肢灌流時,可使血管收縮,但其擴血管作用與神經無關;另外還具有除煩、止渴等功效,適用于治療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熱、小便頻數、消谷易饑等癥。常服玉竹可抗衰老,延年益壽。
玉竹的栽培技術:用根莖繁殖。8~9月收獲時,選肥壯、黃白色、個重15g以上有芽的根莖作種。隨挖隨栽。于畦上開橫溝,行株距30cm×(13~17)cm.溝深17~20cm。
栽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雙排并栽法,將根莖在溝內擺成“八字形”,其芽頭一行向右,一行向左;另一種是單排密植法,即將根莖在溝中順排擺成單行,芽頭一左一右,栽后蓋上腐熟干肥,再蓋一層細土與畦面齊平。
田間管理:栽種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時除草,須淺鋤。栽種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噴除草劑草甘膦,效果較好。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苗高約7cm時,施入糞水;第2次在冬季倒苗后,撒施經堆漚腐熟的堆肥、廄肥或土雜肥加過磷酸鈣、油餅,施后培土。
注意事項:玉竹喜陰濕環境,較耐寒,宜選上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質壤土栽培。玉竹用根莖繁殖。選肥壯、黃白色、個重有芽的根莖作種。隨挖隨栽。
栽后蓋上腐熟干肥,再蓋一層細土與畦面齊平,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墑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栽種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時除草松土,培土追肥。適時噴施藥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
促使塊莖生長肥大,提高產量。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并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安全越冬,以保來年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