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紅為一年生草本,屬菊科,直立,多分枝,基生葉卵形,莖生葉琴狀分裂,具鈍齒,頭狀花序成聚傘狀生莖頂,總苞圓筒狀,全管狀花,紫紅色。全草入藥,有涼血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
一點紅,又名葉下紅、紅背葉、羊蹄草、假芥蘭。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原名紫背草。為菊科植物一點紅Emilia sor.chifolia (L.)DC.的全草。莖直立,株高10~30厘米,有分枝,柔弱、粉綠色,光滑無毛或被疏毛。
葉互生,無柄,常抱莖,下部葉卵形,邊緣具鈍齒;上部葉較小,全緣或有細齒,葉背常為紫紅色。頭狀花序在莖或枝頂排列成疏散的傘房狀花序,花序有長柄; 花紫紅色,全為兩性管狀花,花冠先端5裂齒。
總苞圓柱狀,綠色,基部稍膨大;總苞片1層,均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柱形,大約長2.5~3毫米,有棱,棱上有瘤狀突起,冠毛白色,長3毫米,柔軟,極多。大多數分布于華東、中南至西南地區。
主產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江西。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睪丸炎,乳腺炎,癤腫瘡瘍,皮膚濕疹,跌打扭傷。夏天沖茶可以瀉火養胃。
一點紅的生態習性:一點紅喜溫暖、陰涼、潮濕環境,適宜生長溫度為20~32℃,較耐旱、耐瘠,能于干燥的荒坡上生長,不耐漬,忌土壤板結。喜溫暖、陰濕的環境。以富含腐殖質而疏松肥沃的濕潤壤土為宜。
一點紅的栽培技術:用根狀莖繁殖。在秋、冬季或早春時,結合采收選取有芽的嫩莖,截成長3-7cm的小段,按行株距25cm開穴,深3-6cm,每穴栽3段,成品字形排放,栽后覆土或蓋上土雜堆肥。此外,還可以用種子繁殖,隨采隨播,經育苗后移栽。出苗后,中耕除草,冬季倒苗時須施廄肥或堆肥。
播種育苗:選用新鮮、飽滿的一點紅種子。播種前先把地整細、整實、整平,澆透水,待土略干后進行撒播。每667平方米用種500g,播后蓋上一層薄薄的細沙土,注意不能蓋得太厚,否則影響出苗率。以后經常保持苗床濕潤。有條件的最好進行溫室育苗。
定植: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進行定植,定植前3~6天每667平方米施入2500kg的腐熟廄肥,并按3:1的比例施入尿素和三元復合肥共10kg作為基肥,作高20cm、寬90cm的畦面和30cm寬的畦溝。移苗前2h,將小苗澆透起苗水,起苗時盡量多帶些土,然后按20cm ×20cm的株行距進行種植。定植后馬上澆定根水。
田間管理:一點紅定植后需隔20~30天才可采摘,此期間要注意防止草荒和土壤板結。在生長過程中,應使土壤見干見濕,濕時土壤不超過60%的含水量。采摘后按3:1的比例施入尿素和三元復合肥,濃度為0.5%,并經常松土,發現其開花即將花摘去。
一點紅病蟲 害較少,為害較多的蟲害只有蚜蟲,一旦發現,每667平方米用40g的一遍凈(吡蟲啉含量為10%)或蚜虱凈噴霧即可。危害較多的病害有銹病,發現后用1500倍的三唑酮乳油防治即可。一點紅怕積水,遇上雨天,一定要及時把水排掉,否則大大影響產量。
采收:一點紅植株5-6葉時可采摘嫩梢作菜,采摘時留下基部腋芽發梢,新梢具4-5葉時又可采摘,管理好的4-5天即可采摘1次。及時采收可提高產量,過老采收,纖維增加,品質降低。
在廣東、廣西可全年生長,不斷采摘嫩梢上市,產量可達22.5-37.5噸/小時平方,產值近15萬元/小時平方。也可作為藥用采收,作為藥用采收1年只采收1次。
病蟲防治:一點紅原是野生品種,生命力強,適應性廣,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在人工栽培的條件下也可少用或不用農藥,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理想的種類。
一般為害較多的蟲害只有蚜蟲,一旦發現,用一遍凈(吡蟲啉含量為10%)或蚜虱凈600克/小時平方噴霧即可。危害較多的病害有銹病,發現后用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防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