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別名:桂荏、白蘇、赤蘇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葉片多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長4至11厘米,寬2.5至9厘米,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腺鱗,葉柄長2至5厘米,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紫蘇夏季開淡紅色花,具有特異的芳香,以莖、葉及子實入藥,有止咳驅痰及利尿之功。中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見于村邊或路旁。原產中國,主要分布于印度、緬甸、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中國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及臺灣省均有野生種和栽培種。
紫蘇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于風寒表癥,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癥,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癥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行氣寬中紫蘇葉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惡。
生長習性:紫蘇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排水良好,沙質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溝邊地邊,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長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為好,果樹幼林下均能栽種。
紫蘇的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紫蘇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最好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壤土,重黏土生長較差。整地把土壤耕翻15厘米深,耙平。整細、作畦,畦和溝寬200厘米,溝深15-20厘米。
松土:植株生長封壟前要勤除草,直播地區要注意間苗和除草,條播地苗高15厘米時,按30厘米定苗,多余的苗用來移栽。直播地的植株生長快,如果密度高,造成植株徒長,不分枝或分枝的很少。
雖然植株高度能達到,但植株下邊的葉片較少,通光和空氣不好都脫落了,影響葉子產量和紫蘇油的產量。同時,莖多葉少,也影響全草的規格,故不早間苗。育苗田從定植至封壟,松土除草2次。
溫度: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子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適宜的發芽溫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
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濕度75%-80%。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干旱,尤其是在產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于干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
追肥:紫蘇生長時間比較短,定植后2個半月即可收獲全草,又以全草入藥,故以氮肥為主。在封壟前集中施肥。
直播和育苗地,苗高30厘米時追肥,在行間開溝每公頃施人糞尿15000-22500千克或硫酸銨112.5千克,過磷酸鈣150千克,松土培土把肥料埋好。第二次在封壟前再施一次肥,方法同上。但此次施肥注意不要碰到葉子。
灌溉:播種或移栽后,數天不下雨,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疏通作業道,防止積水亂根和脫葉。
采收加工:采收紫蘇要選擇晴天收割,香氣足,方便干燥,收紫蘇葉用藥應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蘇未開花時進行。蘇子梗:9月上旬開花前,花序剛長出時采收,用鐮刀從根部割下,把植株倒掛在通風背陰的地方晾干,干后把葉子打下藥用。
蘇子: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收。割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曬數天后,脫下種子曬干,每公頃產1125-1500千克。在采種的同時注意選留良種。選擇生長健壯的、產量高的植株,等到種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曬干脫粒,作為種用。
紫蘇的繁殖方式:紫蘇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春播,南北方播種時間差一個月,南方3月,北方4月中下旬。直播在畦內進行條播,按行距60厘米開溝深2-3厘米,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播后覆薄士。穴播:行距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播,淺覆土。播后立刻澆水,保持濕潤,播種量每公頃15-18.75千克,直播省工,生長快,采收早,產量高。
育苗:在種子不足,水利條件不好,干旱地區采用此法。苗床應選擇光照充足暖和的地方,施農家肥料,加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者草木灰。4月上旬畦內澆透水,待水滲下后播種,覆淺土2-3厘米,保持床面濕潤,一周左右即出苗。
苗齊后間過密的苗子,經常澆水除草,苗高3-4厘米,長出4對葉子時,麥收后選陰天或傍晚,栽在麥地里,栽植頭一天,育苗地澆透水。做移栽時,根完全的易成活,隨拔隨栽。
株距30厘米,開溝深15厘米,把苗排好,覆土,澆水或稀薄人畜糞尿,1-2天后松土保墑。每公頃栽苗15萬株左右,天氣干旱2-3天澆一次水,以后減少澆水,進行蹲苗,使根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