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為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厘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藥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本草經》。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干地黃與熟地。

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此外,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地黃的生態習性:地黃常生于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腳、墻邊、路旁等處。地黃喜溫暖氣候,較耐寒,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堿性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二合土,肥沃的粘土也能栽種。忌連作。前作宜選禾本科作物,不宜選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病害嚴重。

地黃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地黃適于盆栽,若在溫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開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優美,可在花境、花壇、巖石園中應用??勺髯匀皇交ɑ懿贾?。地黃為重要藥材。

園林用途:地黃在園林中可種可在巖石區、藥用園內種植。西方園林種植多做觀賞。地黃的花多為紫紅色,內面有淺白斑點??瓷先ナ制?。全株有毒,但是可以作為強心藥為用于醫學上。

所以它的一個名字又叫做毒藥草,毒藥草適于盆栽,若在溫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開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優美,可在花境、花壇、巖石園中應用。

地黃的栽培技術:地黃喜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黏性大的紅壤土、黃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種植。地黃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緣或與高稈作物間作。當土溫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適宜發芽,在此溫度范圍內若土壤水分適合,種植后一星期發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莖不能萌芽,從種植到收獲需150~160天。

田間管理:每次中耕后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糞水或餅肥,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防澇,使地無積水,出現花蕾時,要隨時摘除。 地黃栽培時,不宜選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病害嚴重。

如要混種,應選禾本科作物;地黃有“三怕”,即怕旱、怕澇和怕病蟲害。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過多則肉質根莖易腐爛。所以得適當的灌溉。

繁殖方式:根莖繁殘為主,種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種時應用。種用根莖來源于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黃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黃種產量高、質量好。具體方法是7-8月在當年春季栽種的良種地黃地內。

選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根莖,挖起折成4-5cm短節,稍風干后,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種到一塊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適當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橢挖隨栽。栽種地黃一般在日平均溫度為18-21℃時最好。

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慶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黃在4月上、中旬;晚地黃(或麥茬地黃),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種時在壟或畦上開溝,溝距33cm。

每隔15-20cm,放種栽一節,覆土3-4cm,壓實表土后澆水。每壟種2行,每畦3-4行,苗出齊后,選陰雨天補苗,栽后1月左右勻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淺薅2-3次,并鏟去陸續生出的多余苗。

病害防治:地黃常見病蟲害包括:斑枯病、黃枯萎病、大豆胞囊線蟲、輪紋病、蛺蝶。斑枯?。嚎蛇x抗病品種,清潔園地,發病初期用倍量式波爾多液噴霧。還有地黃枯萎病、大豆胞囊線蟲、輪紋病等為害。蟲害有棉紅蜘蛛,發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蛺蝶,在其幼齡期用敵百蟲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