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和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

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  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

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復雜。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卵形至披針形,長5~15cm,羽狀淺裂或半裂,有短柄,葉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覆蓋,頭狀花序直徑2.5~20cm,大小不一。總苞片多層,外層外面被柔毛。舌狀花顏色各種。管狀花是黃色。

可以肯定,菊花的來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單元起源。菊花是異花受粉植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的辦法,來獲取菊花的新性狀,并通過返交、互交等有性過程來獲得新性狀的分離。

這樣如此返復的遺傳重組合和性狀的分離,新性狀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工雜交和隨機的自然選擇都可以同時出現或交替發生。但是,去劣擇優的人工選擇過程,卻永遠起著主導作用。

菊花染色體極其有限。僅記錄到菊花是6倍體,2n=54。菊花新品種產生的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是體細胞的突變(芽變),用固定芽變的辦法來獲得新品種。

生長習性: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

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菊花的養殖方法

生長管理:盆栽菊花以株形矮壯、花大色艷、腳葉不脫為佳,如果植株過高,則影響觀賞效果。要使菊花矮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1、新翻土地,澆透水,給足肥,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給地面保肥保墑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

2、淺插淺栽:淺插既可避免高溫、干燥的影響,提高扦插成活率,又可降低菊花的高度。扦插1個月后,可進行第一次移栽。移栽時要淺栽,以防水分和養分過多導致植株徒長。幼苗移栽后,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快速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

3、控制水肥:培育株矮花大的菊花,在水肥管理上必須按“前控后促”的原則進行,即在營養生長期要扣水扣肥,以防徒長,達到植株矮化的目的。

4、在營養生長后期和孕蕾開花期要增加澆水、施肥、除草,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飽滿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

菊花的繁殖方式:有營養繁殖與種子繁殖兩法。營養繁殖包括桿插、分株、嫁接、壓條及組織培養等。通常以扦插繁殖為主,其中又分芽插、嫩枝插、葉芽插。

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外部腳芽桿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芽選好后,剝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粗砂中,保持7-8c室溫,春暖后栽于室外。

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技8-10厘米作為插穗,插后善加管理。在18-210C的溫度下,多數品種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移苗上盆。

地插:介質可用園土配上1/3的礱糠灰。在高床上搭蘆簾棚遮蔭。全光照的插床,如有自動噴霧設備,不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1張帶腋芽的葉片插之。此法僅用于繁殖珍稀品種。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嫁接: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樣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Artemisia annuaak 或青蒿A.apiacea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采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于盆中或田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壓條:僅在繁殖芽變部分時,才用此法。種子:菊花種子在10攝氏度以上緩慢發芽,適溫250C。2-4月間稀播,在正常情況下當年多可開花。

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用材料少,成苗量大,脫毒、去病及能保持品種優良特性等優點。培養基為MS+6BA=(6一芐基嘌呤)1毫克/升十 NAA(蔡乙酸)0.2毫克/升,pH5.8。

用菊花的莖尖(0.3-0.5mm)、嫩莖或花蕾(直徑9-10mm),切成0.5 厘米的小段,接種。室溫攝氏26度士1攝氏度,每日加光8小時(1000-1500勒 克司)。經1-2個月后可誘導出愈傷組織。

再過 1-2月,分化出綠色枝芽。再將分化出來的綠 色芽轉移到White+NAAI-2毫克/升培養基上,約1個月后可誘導生出健壯根系。又培養1個月,可種于室外。按原來培養液的半量澆灌,這是試管苗取得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