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鐘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

蒲公英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據說誰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誰就能得到完美的愛情。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花期4~9月,果期5-10月。

蒲公英的生態習性: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是它還是喜歡肥沃、濕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蒲公英抗病抗蟲能力很強,一般不需進行病蟲害防治,廣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大棚蒲公英的栽培:蒲公英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野生菜,野生狀況下的蒲公英產量不高,但引種栽培后能夠獲得高產、穩產,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選地和播種蒲公英種子采收后可當年播種,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目前采用夏季播種、秋季定植的方法。選擇土壤肥沃、濕潤的向陽沙壤土地塊,播前澆透水,施足底肥。

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5萬公斤,過磷酸鈣300公斤。深耕,整平耙細,作畦,畦寬1.2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然后覆土約0.3-0.5厘米厚。小面積播種可采用育苗盤育苗。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新葉生長前一般情況下不澆水,如土壤干旱時可用噴壺澆水。新葉長出后可視土壤墑情澆水,畦面土表風干見濕為宜。同時開始松土打壟,發現缺苗要及時補苗,栽后2-3周內不宜澆水,以防爛根。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蒲公英生長過程中一般不施用化肥,以保證蒲公英品質。大棚栽培蒲公英入冬前畦面澆透水,地表最好用馬糞或麥秸等覆蓋,以利保溫、保濕。

當年秋末冬初蓋棚,也可在第二年早春3月中下旬扣棚,促進早日萌發,并及時除去地表覆蓋物,澆水,松土。若在溫室內,溫度保持10℃以上,蒲公英植株即可正常生長,當植株生長達到適宜大小即可采收上市。

采收與留種用鉤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處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長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小株繼續生長。蒲公英每株開花數隨生長年限而增多,所以留種要有專門的種子田,應選生長健壯、葉肥大、汁多色綠、根莖粗壯、無病蟲害株就地留種。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花盤黃綠,種子從乳白色變成褐色時表明種子成熟,為防止種子脫落,應分次采收。將花摘下,在室內存放2天,等花盤全部散開,再陰干1-2天,待種子半干時,用手搓掉種子頂端的絨毛,曬干備用。

法國厚葉蒲公英的栽培技術:法國厚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農技人員從法國引進的一種高產藥菜兼用新品種,生產性能和生物產量是我國野生蒲公英的8倍-10倍。綜合效益每畝達6000元以上。現將我國種植法國厚葉蒲公英的技術整理如下,供廣大好友們參考。

1、整地施肥選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種植,畝施有機肥4500千克-50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15千克,均勻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厘米-25厘米,整平耙細,做成長10米-20米、寬1.2米-1.5米的畦待播。

2、播種蒲公英采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無休眠期,從春到秋可隨時播種。根據市場需求,冬季也可在溫室內播種。露地直播可條播或撒播,條播是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30厘米開淺橫溝,播幅約10厘米,種子播下后覆土1厘米,然后稍加鎮壓,播種量50克/畝。平畦撒播,畝用種50克-100克,播種后蓋草保溫保濕,出苗時揭去蓋草,約10天即可出苗。

3、中耕除草和間苗:當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壟為止,封壟后可人工拔草。出苗10天左右進行間苗,株距8厘米-10厘米,經20天-30天即可定苗,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25厘米,撒播者株距15厘米。

4、肥水管理:蒲公英田間管理的重點是肥和水。蒲公英喜歡肥沃、濕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除合理施用基肥外,生長期間應追肥1次-2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0千克-14千克,磷酸二氫鉀5千克-6千克。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畝撒施有機肥25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既起到供養分作用,又可以保護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結合澆水施用化肥(畝施尿素10千克-15千克、過磷酸鈣8千克)。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蓋。

5、病蟲害防治:蒲公英的抗病能力極強,常見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和蚜蟲。防治霜霉病可用72%克露或克霉氰或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每畝噴施5%百菌清粉劑300克,或用2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

采收前10天停止用藥。防治蚜蟲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2000倍-3000倍液,該藥對蚜蟲有特效。也可用50%馬拉硫磷乳油或20%二嗪農乳油,21%滅斃乳油3000倍液或70%滅蚜松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灑。

6、采收: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層大葉,或用鐮刀割取心葉以外的葉片,每隔15天至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畝地每次可收割500千克-600千克。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損流出白漿,此期不宜澆水,以防爛根。

蒲公英作中藥材用時可在晚秋采挖帶根的全草,去泥曬干以備藥用。作蔬菜時可采收其嫩苗或嫩葉。蒲公英種子采收的時間在5月下旬-6月上旬,采種時選擇葉片肥大、汁多色綠、鋸齒較深、根莖粗壯的蒲公英作為采種株。

將花托變黃的花序剪下,放室內后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開,再陰干1天-2天,用手搓掉冠毛,曬干備用。因蒲公英的植株生長年限越長產量越高,所以留種采種最好有固定的種子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