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Willd.):又名報歲蘭,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包藏于葉基之內。葉帶形,近薄革質,暗綠色?;ㄝ銖募禀[莖基部發出,直立,較粗壯,一般略長于葉;
花的色澤變化較大,較常為暗紫色或紫褐色而具淺色唇瓣,也有黃綠色、桃紅色或白色的,一般有較濃的香氣;萼片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花瓣近狹卵形;唇瓣近卵狀長圓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
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0月至次年3月。墨蘭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墨蘭分布于中國、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等。
墨蘭的生態習性:墨蘭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喜陰,而忌強光。喜溫暖,而忌嚴寒。喜濕,而忌燥。墨蘭多生長于向陽、雨水充沛密林間,其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約為春季晨光之半,光的飽和點約為夏季中午光強的10﹪-15﹪。墨蘭的花語是嫻靜:青春永駐,象征淡泊高雅。
墨蘭的園林用途:墨蘭現已成為中國較為熱門的國蘭之一。在臺灣已進入千家萬戶,用它裝點室內環境和作為饋贈親朋的主要禮儀盆花。花枝也用于插花觀賞,若以墨蘭為主材,配上杜鵑、麻葉繡球、紫珠、八仙花、糠稷,能展示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畫面。
墨蘭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此方法操作簡單、可靠,分株后開花也快,而且能保存品種的原有特色。它是分割叢生蘭花的假鱗莖,將其分為單個或2-3 個為一組,獨立栽種,以達到增殖目的的一種繁殖方法。
墨蘭的分株繁殖最好選在休眠期進行,即新芽未出土,新根未生長之前,或花后的休眠期。分開的蘭株要進行整觀、剪去爛根、枯葉。消毒方法,可用70 %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的溶液,浸泡蘭株根部10-15分鐘。
浸后稍為晾干,即可重新栽植。分株繁殖雖簡單易行,且能保持品種的固有特性,使許多名貴品種得以保存,但是分株畢竟繁殖系數小,很難滿足大面積生產和市場的需要。
組培培養:組織培養就是利用細胞學說及植物細胞全能性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林木繁殖方面正不斷推廣。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的組培繁殖更為容易,成功率也要大。
墨蘭組培的繁殖就是采用先進設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繁殖墨蘭的一種先進方法。經組織培養的墨蘭抗性強,病蟲害少,成活率高,可以批量生產。
雜交繁殖:墨蘭的種內各品種間雜交沒有任何障礙,很容易獲得大量的雜交種胚;墨蘭與建蘭、春蘭、蕙蘭、寒蘭雜交也極易成功,雜交種胚的量也很大;墨蘭和蘭屬內其他種間雜交雖然獲得雜交種胚量少些,但雜交成功率很高。墨蘭和蘭屬外的蘭花雜交相對困難,但仍可以獲得成功。
墨蘭雜交種胚的萌發雖然比洋蘭困難,但墨蘭雜交種胚萌發的難易程度和雜交親本有關,如墨蘭和大花蕙蘭的雜交種胚萌發率可達100%,種胚萌發速度快,萌發后形成原球莖,很容易產生雜種植株。
墨蘭和國蘭的其他種或品種間雜交,所得種胚萌發率差異很大,萌發率從0-70%都有,但由于雜交種子量大,這樣的萌發率已能夠滿足育種需要,而且只要采用適宜的采種時間。
延長萌發時間等措施均可以讓更多的種胚萌發。絕大多數墨蘭雜交種胚萌發形成根狀莖,雖然從根狀莖再生植株比洋蘭困難,該技術己可以保證生產出足夠多的雜種植株供選。
多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是墨蘭育種的另一個重要方法。用墨蘭的原球莖或根狀莖為材料,經秋水仙素或輻射處理后均可以產生多倍體。墨蘭的多倍體葉片厚實,花形整齊對稱,本身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但更重要的是多倍體和二倍體雜交后可以產生奇倍數或非整倍體的蘭花植株,這些植株花形奇特,花色鮮艷,極具觀賞價值。甚至已獲得了一些四倍體的材料,這些材料葉片濃綠厚實,整個植株比較大,人們正在進行染色體數目鑒定。
其它繁殖:墨蘭育種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如轉基因等進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