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蘭為蘭科,鳶尾蘭屬的一種植物。鳶尾蘭生于林中樹上,海拔1300~1400米。在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鳶尾蘭,莖短,不明顯,葉近基生,二列套疊,兩側壓扁,肥厚,花葶從葉叢中央抽出,近圓柱形,下郡兩側有狹翅,連翅寬達4毫米。
僅在靠近花序下方有少數很小的不育苞片外,其余均不具不育苞片;總狀花序長達16厘米,直徑5~6毫米,下垂,密生數百朵小花,花紅褐色,蒴果橢圓形, 花果期8~12月,產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盈江、勐臘、景洪)。
鳶尾蘭的生態習性:鳶尾蘭自然生長于向陽坡地、林緣及水邊濕地,能耐干燥,喜半陰環境。鳶尾蘭性強健,耐寒性較強,但不耐炎熱,露地栽培的最適溫度為15~20℃。鳶尾蘭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生長于排水良好、適度濕潤和微酸性的壤土,也能在沙質土、粘土上生長。
鳶尾蘭的花語:絕望的愛,愛的使者。白色鳶尾代表純真;黃色鳶尾表示友誼永固、熱情開朗;藍色鳶尾是贊賞對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也有人認為是代表著宿命中的游離和破碎的激情,精致的美麗,可是易碎且易逝;紫色鳶尾則寓意愛意與吉祥;鳶尾愛麗斯(紫藍色):好消息、使者、想念你;德國鳶尾(深寶藍色):神圣;小鳶尾(明黃色):協力抵擋、同心。
觀賞價值:其花姿優美,如鳶如蝶,有較好應用前景。葉片碧綠青翠,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是庭園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亦可作切花及地被植物。變種有白花鳶尾,花白色,外花被片基部有淺黃色斑紋。
鳶尾蘭的養殖方法
土壤要求:鳶尾蘭更喜歡偏酸性并且含有鐵質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間最好。另外植株是肉質根,因此一定要排水能力強的土壤才適合其生長。一般來說,可以選擇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作為培養基質,種植前可以在土壤里適當的加一些基肥。
溫度管理:最適合其生長的溫度在15-30度之間,超過35度就會發育不良,冬季如果所處環境溫度長時間低于5度,就會進入休眠期對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夏季要放在陰涼的環境養護,冬季最好是能夠放在室內,只要保證處于10度以上,就能夠良好的成長。
適當光照:鳶尾蘭性喜陰涼的環境,在生長的過程中不需要長時間的接受日照,最好是能夠放在陽光散射的地方,避免被太陽直曬。特別是氣溫高的夏季,一定要做好防護,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中最為合適。在春秋兩季,也需要適當遮蔽正午的陽光,早上和傍晚時則可以直接接受日曬。
適當遮蔭:遮蔭可以控制溫室中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在光照強的月份中,通風的溫室和露地溫度都過高(高于25℃),在這種情況下,遮蔭同時通風可抑制切花品質的下降。
澆水管理:剛上盆時,應該給植株澆透水一次,之后的生長過程中,可以用噴澆法,這樣既可以增加空氣濕度,還可以保持葉面的干凈。澆水時要保持土壤的適當偏干,不能太過于濕潤,更不能使盆土積水。
生長濕度:理想的相對溫度在75%左右,注意避免濕度大幅度變動或濕度逐步變化。在溫暖的晴天、蔭天或潮濕的天氣里,相對濕度往往較高。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需要通過同時加熱和通風來降低濕度。
合理施肥:常用于溫室鳶尾蘭的化學肥料有硝酸二氫鉀、復合肥以及一些蘭花專用花肥等。施用方法為加水至2000倍稀釋液后用人工噴施或加入自動噴灌系統中噴灑。
按鳶尾蘭生長期的不同,施用化學肥料的成分應有所區別,其肥料氮、磷、鉀的比例是,中小苗營養生長階段為20:20:20;大苗和開花植株為7:11:27。施肥間隔時間應以7至10天噴施一次為宜。
翻盆換土:盆栽養殖的鳶尾蘭,最好是能夠毎1-2年翻盆換土一次,一般主要在春秋兩季進行,換盆時要重新搭配合適的土壤,保證土壤的肥沃疏松。更換時可以對根部進行適當修剪,過長的根須都需要稍微剪短一些。
病害防治:主要病蟲害:褐斑病、青霉病、白絹病、花葉病、蚜蟲、線蟲等,要注意防治。鳶尾蘭常見有褐斑病和軟腐病危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和粉虱危害,用2.5%漠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