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蘭是半附生植物,假鱗莖近扁圓柱形或狹梭形,有節,多少裸露,頂端聚生2-4枚葉,葉倒披針狀長圓形至狹橢圓形,葉柄長3-18厘米,花葶從假鱗莖下部側面節上發出,直立,花序具2-6朵花,較少減退為單花或具更多的花,花通常白色至淡綠色,花瓣上有紫栗色中脈,唇瓣上有紫栗色斑,花期5-8月。

兔耳蘭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巖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產中國多地,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兔耳蘭的生態習性:兔耳蘭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兔耳蘭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巖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兔耳蘭宜種植于空氣流通的環境。兔耳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長。

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于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里,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兔耳蘭是肉質根,適合采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兔耳蘭的栽培技術:兔耳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較耐陰,要求疏松、富含腐殖質而又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其栽培基質必須無毒、無菌、無污染,可就地取材,使用碎苔蘚、碎炭粒、碎櫟樹皮等再摻上適量腐葉土。

栽種兔耳蘭最好選用專門的蘭花盆,將盆下部1/4墊上碎磚塊或粗炭粒以利排水。兔耳蘭放置的環境要通風透氣,有條件的話可用蘭花架架空蘭盆,這樣效果更佳。澆水要適度,見干見濕,所用的水一定要潔凈無污染,若使用自來水,應先放置幾天再用。

施肥遵循“薄肥少施”的原則,在氣溫底于15℃或高于30℃時應停施。可用磷酸二氫鉀、葉面寶等液肥的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兔耳蘭較耐寒,但溫度過低時,會推遲花期。

兔耳蘭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于。

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云草或細石子,最后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后,取出種子。

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后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C左右,萌動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