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花石斛(學名:Dendrobium thyrsiflorum Rchb. f.):莖直立或斜立,圓柱形,粗狀,不分枝,具數節,黃褐色并且具光澤,有數條縱棱。葉3-4枚互生于莖的上端,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
總狀花序側生于帶有葉的老莖上端,下垂,長10-16厘米,密生許多花,花開展,質地薄,萼片和花瓣白色;花瓣近圓形,長14毫米,寬12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長約2毫米的爪,具7條脈和許多支脈,基部以上邊緣具不整齊的細齒;
唇瓣金黃色,半圓狀三角形,長15毫米,寬19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長約3毫米的爪。花期4-5月。球花石斛生于海拔1100-1800的山地林中樹干上。分布于中國、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球花石斛的生態習性:球花石斛是一種喜陰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在溫暖、潮濕、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半陰半陽的環境,1月平均氣溫高于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適宜生長溫度為15到28度,適宜生長空氣濕度為60%以上,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樹皮或樹干上生長,有的也生長于石縫中。
屬氣生根系,主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采用的基質最好能通風透氣濾水,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生長速度快,生存能力非常強。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莖上部節上抽出花序,開花后從莖基長出新芽發育成莖,秋冬季節進入休眠期。
觀賞價值:球花石斛的花姿優雅,玲瓏可愛,花色鮮艷,氣味芳香,被喻為“四大觀賞洋花”之一,既可作切花,也可盆栽觀賞,家有數盆熱鬧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生命力旺盛令人贊嘆。
球花石斛的文化背景:球花石斛被認為“秉性剛強,忠厚可親”,西方社會人們常把她敬獻給自己愛戴的尊長。并在每年6月19日時,將石斛送給父親,被稱之為“父親節之花”。
它有著“歡迎你,親愛的”的花語,可將其與非洲菊、圓葉桉樹制成胸花,佩在胸前。在歐美常用石斛花朵制成胸花,配上絲石竹和天冬草,表示“歡迎光臨”。至今,廣泛用于大型宴會、開幕式剪彩典禮或招待貴賓。
球花石斛的栽培技術
選盆:通常選用四壁多孔的塑料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蘚、樹皮塊、木炭塊等作盆栽材料。根據蘭苗的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口上述栽好材料在使用前必需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備用。
盆底要多墊大瓦片或碎磚塊,深度至盆底約1/3處,然后將蘭苗放于盆中央,并在一旁插一細竹竿以固定蘭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與根之間用材料隔開。
澆水:栽植初期先放在陰涼陰涼并有散射光處,僅向葉面上噴些水,勿向盆內澆水。約10-15天后,待萌發出新根后兩移至陰棚下養護。生長季節澆水要干濕相間保持適度干薄餅肥水。
生長旺盛期樹每天澆水一次,干旱季節和炎夏還需經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并要注意通風良好。冬季休眠期應少澆水。后期空氣濕度過小要經常澆水保濕,可用噴霧器以噴霧的形式澆水。
溫度:剛移栽的組培苗對水分很敏感,缺水則生長緩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噴霧過多則漬水爛根,溫度高、濕度大時還易引發軟腐病大規模發生。移栽后一周內(幼苗尚未發新根)空氣濕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開始發新根,空氣濕度可保持在70%-80%。
種植畦干濕交潛有利于發根長芽。忌強光直射,春秋兩季早上可見陽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處,其他時間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風的地方。越冬溫度保持在8-10℃即可。
施肥:由于石斛類為氣生根,因此要噴施適宜的葉面肥作為營養液,以供給植株充足的養分,利早發根長芽。葉面肥可以選擇硝酸鉀、磷酸二氫鉀、腐植酸類等,以及進口三元復合肥和稀釋的MS培養基等。
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發生后開始噴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鉀或磷酸二氫鉀,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長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噴3‰的三元復合肥等。
生長地貧瘠應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后,以氮肥混合豬牛糞及河泥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用花生鼓、菜籽餅、過磷酸鈣等加入河泥調勻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修枝:石斛生長地的都閉度在60%左右,因此要經常對附生樹進行整枝修剪,以免過于蔭蔽或郁閉度不夠。每年春天前發新整時,結合采收老莖將叢內的枯莖剪除,并除去病莖、弱莖以及病者根,栽種6-8年后視叢蔸生長情況翻蔸重新分枝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