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木(Dracaena Fragrans),龍舌蘭科常綠喬木,高6米以上,有分枝,葉簇生于莖頂,彎曲呈弓形,鮮綠色有光澤?;ㄐ〔伙@著,芳香,是有名的新一代室內觀葉植物。

株形優美、規整,稍耐陰。喜高溫,低于13℃則植株休眠,停止生長。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用腐葉土或泥炭土盆栽。扦插繁殖;大批插條均從國外進口。扦插溫度要求較高。喜半陰陽光和充足的肥料。常見栽培的同屬植物有:德利龍血樹、富貴竹、銀星龍血樹和龍血樹等。

生長習性:巴西木喜高溫多濕氣候。對光線適應性很強,稍遮蔭或陽光下都能生長,但春、秋及冬季宜多受陽光,夏季則宜遮蔭或放到室內通風良好處培養。

巴西木生命力強,只需要陽光、空氣和極少的水,憑著自身的潛在能量能活得很好。巴西木耐旱不耐澇。生長季節可充分澆水。巴西木畏寒凍,冬天應放室內陽光充足處,溫度要維持在5℃~10℃。

繁殖方式:多用扦插方法繁殖。根據扦插材料粗細的不同,分為細枝扦插和柱狀扦插兩種。

1. 細枝扦插:結合修剪時進行。當巴西木長至一定高度時,由于下部葉片脫落,而使株形變得空禿,這時,應將過高的部分截下進行扦插。先將枝條截成需要的長度,然后進行扦插。

扦插用基質要求清潔,以免導致插穗腐爛。扦插的插穗可直立扦插,也可將插穗橫向埋入基質中。如果直立扦插,要注意莖干的上、下端,如果將上端插下時,就會影響枝條的生根與成活。

巴西木插穗若經生長激素1000mg/L的萘乙酸溶液速蘸,或用100mg/L的ATP生根粉處理,可提早生根。在25~30℃氣溫和濕潤環境中約30天即可萌發新根。

2. 柱狀扦插:利用莖粗6-10cm甚至10cm以上的樹段進行扦插。扦插用的樹段應新鮮,其皮色淺黃色。扦插的基質用粗粒的干河沙,沙床深度約30cm,扦插前用百菌清等藥液對基質進行消毒。

扦插時,應按不同高度的樹段分別進行,扦插的深度為10~25cm,以樹段不會傾倒為準。高于1m的樹段容易傾倒,扦插時,用細竹竿將樹段成排用線繩綁扎后固定。如果樹段產生傾倒,應及時固定。

扦插樹段的間距以10cm左右為宜。扦插應在保護地進行,以保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光照強烈時應遮去45%~75%的光照。扦插后澆足水,保持基質濕潤。不論樹段長短,均能在上端發芽。

扦插后經30~35天即可見嫩芽長出。當嫩芽長至5一10cm時便可上盆栽植。對基部空禿的植株除截干更新外,還可用高枝壓條(高壓、空中壓條)的方法繁殖。巴西木也可用于播種繁殖,但常難以得到成熟的種子。

水培技術:巴西木的水培就是以水為基質,將巴西木樹樁直栽在盛水的盆具(容器)里,或在巴西木生長時,施以所需的營養液,以供居室綠化裝飾用。巴西木水培營養液以富含硝態氮的偏酸性營養液為佳,其中每升營養液含有4水硝酸鈣1.069、磷酸二氫鉀0.1369、硝酸鉀0.3039、硫酸鉀0.2619、7水硫酸鎂0.4929。

將巴西木柱狀樹干鋸成10~20cm的莖段,上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應涂蠟防護,然后置于盛水的盆具中,立即澆施稀釋50~100倍液的營養液,讓基質充分吸透,在苗木葉上噴0.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不久便能在下部生出新根,并在上端萌發抽枝,然后在充足光照下正常管理。

使用陶粒等顆粒較大的栽培基質時,每周需補充稀釋1.2倍的營養液。當發現陶粒表面有如白霜類的物質時,表明陶粒附著鹽類,此時可清洗栽培基質。堿性土壤用稀釋10倍的米醋沖洗1次。

向下淋潴的溶液再反復沖洗基質2~3次,然后連同營養液一起倒掉,更換新配制的營養液,這次營養液要稀釋1倍的原液,以后澆灌時,用稀釋5~10倍的營養液。

平時養護,每30天左右用稀釋10倍的米醋澆施1次,避免大水沖洗,營養液可在6~12個月更換1次。水培第1年生長最為旺盛,第2年隨著養分的逐步消耗,原來堅實的莖段逐漸變軟,樹皮浮松,葉片由綠變黃,如果能及時栽人土中,則可繼續生長觀賞。

對截干更新的巴西木帶葉枝端,也可進行水插,插入水中后30天左右萌發新根,并長出新葉,不帶葉的則需60~90天后生根萌葉。巴西木的根系略帶黃色或橙色,如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橙黃色的根系與地上部的葉片相映,頗其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