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紋天竺葵為牻牛兒苗科與天竺葵為近似種,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直立,基部木質化,原產非洲南部,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天竺葵適應性強,花色鮮艷,花期長,適用于室內擺放,花壇布置等。

形態特征:天竺葵為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肉質,多分枝或不分枝,具明顯的節,密被短柔毛,具濃裂魚腥味。葉互生;托葉寬三角形或卵形,長7-15毫米,被柔毛和腺毛;

葉柄長3-10厘米,被細柔毛和腺毛;葉片圓形或腎形,莖部心形,直徑3-7厘米,邊緣波狀淺裂,具圓形齒,兩面被透明短柔毛,表面葉緣以內有暗紅色馬蹄形環紋。傘形花序腋生,具多花,總花梗長于葉,被短柔毛;

總苞片數枚,寬卵形;花梗3-4厘米,被柔毛和腺毛。芽期下垂,花期直立;萼片狹披針形,長8-10毫米,外面密腺毛和長柔毛,花瓣紅色、橙紅、粉紅或白色,寬倒卵形,長12-15毫米,寬6-8毫米。

先端圓形,基部具短爪,下面3枚通常較大;子房密被短柔毛。蒴果長約3厘米,被柔毛。花期5-7月,果期6-9月。馬蹄紋天竺葵與天竺葵為近似種,其主要區別為莖通常單生,僅幼時略被絨毛;花較小。 

生長習性:天竺葵性喜冬暖夏涼,冬季室內每天保持I0—15℃,夜間溫度8℃以上,即能正常開花,但最適溫度為15一20℃。天竺葵喜燥惡濕,冬季澆水不宜過多,要見干見濕。

土濕則莖質柔嫩,不利花枝的萌生和開放;長期過濕會引起植株徒長,花枝著生部位上移,葉子漸黃而脫落。天竺葵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因此冬季必須把它放在向陽處。光照不足,莖葉徒長,花梗細軟,花序發育不良;弱光下的花蕾往往花開不暢,提前枯萎。

天竺葵不喜大肥,肥料過多會使天竺葵生長過旺不利開花。為使開花繁茂,每1—2星期澆—次稀簿肥水(腐熟豆餅水)每隔7一10天澆8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促進正常開花。花后及時剪去殘敗花莖,即可增加株間光照,誘使萌發新葉,抽出新的花莖。

馬蹄紋天竺葵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春、秋季均可進行,以春季室內盆播為好。發芽適溫為20~25℃。天竺葵種子不大,播后覆土不宜深,約2~5天發芽。秋播,第二年夏季能開花。經播種繁殖的實生苗,可選育出優良的中間型品種。

扦插繁殖:除6~7月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外,均可扦插。以春、秋季為好。夏季高溫,插條易發黑腐爛。選用插條長10厘米,以頂端部最好,生長勢旺,生根快。剪取插條后,讓切口干燥數日,形成薄膜后再插于沙床或膨脹珍珠巖和泥炭的混合基質中,注意勿傷插條莖皮,否則傷口易腐爛。

插后放半陰處,保持室溫13~18℃,括后14~21天生根,根長3~4厘米時可盆栽。扦插過程中用0.01%吲哚丁酸液浸泡插條基部2秒,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一般扦插苗培育6個月開花,即1月扦插,6月開花;10月扦插,翌年2~3月開花。

組織培養:天竺葵也可用組織培養法繁殖。以MS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加入0.001%吲哚乙酸和激動素促使外植體產生愈傷組織和不定芽,用0.01%吲哚乙酸促進生根。組培法為天竺葵的良種繁育和迭育新品種提供了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