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蘭(學名:Magnolia liliiflora Desr.),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辛夷,為中國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長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林緣。
紫玉蘭花朵艷麗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叢植都很美觀,樹形婀娜,枝繁花茂,是優良的庭園、街道綠化植物,為中國有2000多年歷史的傳統花卉和中藥。紫玉蘭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2:2009年植物紅色名錄。且不易移植和養護,是非常珍貴的花木。
形態特征:紫玉蘭屬落葉灌木,高達3米,常叢生,樹皮灰褐色,小枝綠紫色或淡褐紫色。葉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長8-18厘米,寬3-10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沿葉柄下延至托葉痕,上面深綠色,幼嫩時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綠色,沿脈有短柔毛;
側脈每邊8-10條,葉柄長8-20毫米,托葉痕約為葉柄長之半?;ɡ俾褕A形,被淡黃色絹毛;花葉同時開放,瓶形,直立于粗壯、被毛的花梗上,稍有香氣;花被片9-12,外輪3片萼片狀。
紫綠色,披針形長2-3.5厘米,常早落,內兩輪肉質,外面紫色或紫紅色,內面帶白色,花瓣狀,橢圓狀倒卵形,長8-10厘米,寬3-4.5厘米;雄蕊紫紅色,長8-10毫米,花藥長約7毫米。
側向開裂,藥隔伸出成短尖頭;雌蕊群長約1.5厘米,淡紫色,無毛。聚合果深紫褐色,變褐色,圓柱形,長7-10厘米;成熟蓇葖近圓球形,頂端具短喙。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紫玉蘭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花卉,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種植紫玉蘭,甚至歐美很多的國家都引種種植,在中國紫玉蘭一般產于四川、云南西北部、福建、湖北等地,生長在五百到兩千米左右的山坡林緣。
喜歡陽光,比較耐寒冷,可以露地過冬,種植在容易積水的環境里很容易就會爛根,忌低濕,喜歡高燥。喜歡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好并且帶有微酸性的砂質土壤,在弱堿性的土壤里也可以生長。
紫玉蘭的繁殖方式
砧木的選擇與處理:砧木應選擇不現蕾或現蕾較少的初、盛蕾期的劣種。先將樹冠從主枝鋸去。距地面的水平高度要相近,避免因頂端優勢而造成各主枝勢力的不均衡,上層主枝要比下一枝主枝短,主干的高度宜稍高于最上一層主枝。接口應選在平滑處,鋸口要用切接刀削平。
扦插繁殖方法:基質決定了繁殖后插穗的生長速度,一般選擇營養土、河沙、泥炭土等等材料,進過消毒后混合制成,堿性的土壤是不適合做紫玉蘭扦插基質的。
在春末或者秋初,紫玉蘭生長比較旺盛,選擇粗壯健康的枝條作為插穗,將枝條剪下后,剪成10-15厘米長一段,每段帶3個以上的葉節,上面剪口離最上葉節1公分,下面離最下方葉節0.5公分。
將插穗插入準備好的基質當中,然后注意溫度、濕度、光照等等。插穗生根比較適宜的溫度是20-30度;濕度是75-85%;此外還需要陽光的照射,創造這些有利條件有助于扦插成功。
分株繁殖方法:紫玉蘭喜光,要保證紫玉蘭的光照充足。分株法繁殖可在秋季或早春開花前進行。翻盆換土后,將紫玉蘭的子株帶根剪下,用泥漿沾漬小苗,大苗必須帶土球進行分株移植。在花后和萌芽新枝前,應剪去植株的枯枝、密枝和短截徒長枝。
播種繁殖方法:紫玉蘭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喜酸性土,土壤疏松肥沃最佳??苫旌细~土與菜園土等量作培養土,播種種子。紫玉蘭可以進行播種繁殖。播種紫玉蘭種子基本在春季進行,播后二十天即可發芽。施肥主要在紫玉蘭花期前后進行,以磷鉀肥為主。在夏季高溫時節和秋季干旱季節,要保持土壤的濕度。
壓條繁殖方法:壓條是成功率較高的紫玉蘭的繁殖方法,普通壓條一般在2-3月進行。將需要壓取的枝條基部割進一般的深度,然后向上隔開一段,中間可以卡一片瓦,然后輕輕壓入土中,注意不要折斷,然后堆上土,等待發出根芽后就可以分栽。
在夏天入伏之前,從母株上選擇健康粗壯的嫩枝條,直徑在1.5-2厘米最好,從盆岔處下部切開裂縫,然后用竹筒等套上,里面需要裝滿培養土,然后用繩子捆緊,保持培養土濕潤,在第2年的夏天生根之后取下來定植即可。
嫁接繁殖方法:在紫玉蘭的繁殖方法中,嫁接也是常用的方式之一,選擇2-3年生的健壯植株做砧木芽接在7~8月份進行,切接在秋季進行。切接后要將接穗全部用土覆蓋,到第二年晚春扒去覆土,也可在溫室內進行切接,接后放在濕沙中貯藏,待接處愈合后,于次年春季發芽前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