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臘梅作為我國特有的珍稀花卉,因它開花時間不同與別的臘梅,而且開出的花玲瓏剔透,嬌小可愛,惹得很多人很是喜愛。那么這么可愛的夏臘梅要怎么養殖才能保持它的靈性呢?下面就讓好花網來為大家介紹。
夏臘梅(學名: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又被稱為牡丹木、黃枇杷等,屬于“正宗”臘梅科。夏臘梅多生于海拔600~1100米的山坡或溪谷,花朵大而美麗,具有較大的觀賞價值。 一般到初夏綻放。中國特有的珍稀野生花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為第三紀孑遺物種。
形態特征:葉對生,膜質,卵圓形至倒卵形,長18-26cm,寬11-16cm,全緣或具不整齊細齒。花單生于當年嫩枝頂端,夏季開花,直徑5~7cm,花被二型,外輪12-14片,呈花瓣狀,白色至粉紅色,邊緣紫紅色;
內部花被片9~12枚,呈副冠狀,肉質較厚,淡黃色,腹面基部散生淡紅色斑紋,無香氣。瘦果矩圓形,長1-1.5cm,深褐色,疏被白色茸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自然分布在海拔600-1000m的山地、溝谷兩旁林蔭下或東北向北坡。喜溫暖濕潤環境。適應性強,在江南、江淮之間均能正常越冬越夏,夏季能耐40℃的短暫高溫,冬季能抗-15℃嚴寒。忌水濕,在排水良好的濕潤砂壤中生長旺盛。葉色濃綠,能結實。在全光照下葉色變黃,生長不良。萌蘗力強。
夏臘梅的養殖方法
土壤:夏臘梅適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中生長。盆土可用沙坡和針葉腐殖土按1:1比例配制即可。
光溫:夏臘梅可耐40℃的短暫高溫與-15℃低溫寒冷。夏臘梅喜溫暖濕潤,陽光不強的環境較適宜其的生長。若是夏臘梅在在全光照下長時間照射,則會導致其葉色變黃,生長不良。因此夏臘梅要避免陽光直射、長期置于陽光之下。每天只需要給它適當的光照溫度即可。
澆水:夏蠟梅耐旱怕澇,土壤保持半濕潤即可。雨季及時排水。但夏季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干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在夏臘梅的花期,澆水量必須合理,如果水分過少,則花開不整齊;澆水過多又容易導致落花落蕾。
施肥:喜肥,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開花更多,春季施展葉肥2次,6月底到入伏前每隔半月左右施一次復合肥,促使形成花芽,施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適量。秋涼后可施一次餅肥,以充實花芽。花后至落葉前,施2-3次追肥。入冬前再施一次稀薄馬掌水,供給開花所需養分。
夏臘梅的繁殖方式
夏臘梅的播種繁殖法:種子10月中下旬成熟,當壺狀果囊由綠色變成黃褐色、瘦果呈紫褐色時,即可采摘。采摘后將種子脫出備用,種子貯藏不宜過分干燥。于早春播種前用冷水浸泡種子24~28小時,使果皮吸水膨脹,可以提前發芽。
播種時要覆草保濕,一般約半個月即可出土,兩個月就能基本出齊。苗出齊后揭去覆草,再搭棚遮蔭,防止幼苗被烈日灼傷。進入夏季,床面和葉面都要經常噴水,提高空氣濕度,降低床面溫度,以利于生長。
一般當年生苗高可達30cm,根長20~25cm,地上部分具2--3個分杈,留床一年可移栽定植。播種苗一般4--5年即可現蕾開花。此外,可用其根部萌蘗進行分株繁殖。
分株時,用鐵鏟將植株掘出,抖去根上泥土,用利刀或枝剪將萌蘗分成若干小株,每小株需有主枝1~2根,再將分株主干留10cm處剪截,然后栽種。分株宜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
夏臘梅的分株繁殖法:可用夏臘梅的根部萌蘗來進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適宜在秋季落葉后到春季萌芽前這段時間內進行。分株時,用鐵鏟挖出植株后輕輕抖去根上帶有的泥土,用利刀將萌蘗分成若干小株,每小株需帶有1-2根主枝,再從分株主干留10厘米處進行剪截,最后栽種。
夏臘梅的嫁接繁殖法:一般于6,7月份進行,剪取半木質化枝條,剪去葉片,穗長15厘米左右,下切口位于節下0.2厘米處,基質可選擇沙和蛭石對半摻混,采用全光照,加上應用間歇噴霧裝置,能有較高的成活率。一般2年即可開花。
夏臘梅的壓條繁殖法:在2-3月間,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條或2年生枝條,用刀將入土部位刻傷,或是采用環狀剝皮,最好在傷口處涂抹生根粉藥液,以促進傷口愈合。
接下去埋入挖好的溝槽中,用酸性濕土覆蓋并保持日常的濕潤。一般經過2-3個月左右的時間,刻傷部位或環狀剝皮處就能生根了,在第二年春天發芽前,將其剪離母株另行栽種或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