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去年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吧,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徹底改變觀眾對國產電影的認知了,上映僅4小時票房就破億,總票房高達56.8億,超越周星馳的《美人魚》,刷新紀錄,而且口碑也不錯。同時也擠進全球票房100名以內的行列,這對整個亞洲的電影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那之后,吳京就成為了無數人追崇的偶像,有網友曝光一個小女孩兒給吳京送了一束向日葵,小女孩長相不錯,看起來也沒有多大。吳京笑得很開心,還不忘囑咐小女孩:“不要進入演藝圈喲,你這么漂亮會被污染的!”小編看到這里真的扶額,吳京你也太可愛了吧,難怪網友都表示:瞎說什么大實話!

向日葵所傳達的精神是信念、光輝、高傲、忠誠、愛慕的象征,也正好符合吳京這個充滿正能量的漢子,向日葵的花姿雖然沒有玫瑰那么浪漫,沒有百合那么純凈,但它陽光、明亮,愛得坦坦蕩蕩,愛得不離不棄,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還有對夢想、對生活的熱愛。

向日葵(拉丁文:Helianthus annuusL.),為木蘭綱、菊目、菊科、向日葵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米。莖直立,圓形多棱角,質硬被白色粗硬毛。廣卵形的葉片通常互生,先端銳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頭狀花序,直徑10~30厘米,單生于莖頂或枝端。

總苞片多層,葉質,覆瓦狀排列,被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生中性的黃色舌狀花,不結實。花序中部為兩性管狀花,棕色或紫色,能結實。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質化,灰色或黑色,稱葵花籽。

原產南美洲,馴化種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從北美帶到歐洲,最初為觀賞用。19世紀末,又被從俄國引回北美洲。中國均有栽培。向日葵種子叫葵花籽,常炒制之后做為零食食用,味美,也可以榨葵花籽油用于食用,油渣可以做飼料。

向日葵的命名

向日葵又名朝陽花,因其花常朝著太陽而得名。英文名“sunflower”雖與其向日特性多少有些關聯,名稱主要還是來源于其金色花朵開放時酷似驕陽的形態,于16世紀至17世紀間從拉丁語中的太陽花——“flos solis”借譯而來。

向日葵的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名稱分為“tournesol”,“girasol”和“girasol”,同漢語名稱一樣,也是基于“向日”這一特性來命名的。

向日葵花語

花語:太陽(The Sun)、沉默的愛、愛慕。

6朵向日葵:書寫一世幸福,品味一生陽光。

9枝向日葵:心情就該如盛夏,那么燦爛,那么盛放,誰也無法阻擋。

10枝向日葵:翻開每一天,都希望有一束陽光讓你欣悅。

向日葵的古籍記載

向日葵約在明朝時引入中國,如今所知最早記載向日葵的文獻為明朝人王象晉所著《群芳譜》(1621年),該書中尚無“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譜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陽花,莖長丈余,稈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

“向日”之名,見于文震亨《長物志》(約1635年左右)。

1820年謝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處處有之,既可觀賞,又可食用。

泰國的葵花節

泰國中部華富里府的大片向日葵花在陽光下怒放。當地是泰國最大的向日葵種植地,每年11月1日到12月31日向日葵花盛開時都舉行“葵花節”,是泰國著名的景點之一。在花語中,向日葵代表“崇拜”和“敬慕”。其中,向日葵的黃色代表著懷念、憐愛等意,橙色則代表著喜悅、友誼與和睦,通常在花束中作為主花而倍受矚目,從不會作為配花出現。由于12月5日是泰國的父親節,而向日葵的花語含義通常帶有“父愛”、“尊崇”之意,因此向日葵作為父親節主要的觀賞花和禮品花。

在泰國中部各府,金黃色的向日葵田一望無際,人們無需任何門票或其它費用,可以隨意地走進任何一片田內拍照留念。一到每年這個時候,向日葵田里游人如織,大家紛紛利用空閑時間來到郊外賞花。金黃色的花盤與翠綠色的花莖相襯,再配上泰國藍如綢緞的天空,的確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田里是隨處可見的游人,田外則是村民在售賣與向日葵有關的商品:盆栽、別針、頭飾、風鈴、插花……作工別致,吸引了不少游人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