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丹(學名:Plumbago auriculata)是常綠柔弱半灌木,上端蔓狀或極開散,高約1米或更長。葉薄,通常菱狀卵形至狹長卵形。穗狀花序約含18-30枚花;總花梗短;

苞片線狀狹長卵形,花冠淡藍色至藍白色,冠檐寬闊,裂片倒卵形,先端圓;子房近梨形,有5棱。在中國華南、華東、西南和北京常有栽培。原產南非南部,已廣泛為各國引種作觀賞植物。

形態特征:常綠柔弱半灌木,上端蔓狀或極開散,高約1米或更長,除花序外無毛,被有細小的鈣質顆粒。葉薄,通常菱狀卵形至狹長卵形,有時(未充分發育的)橢圓形或長倒卵形。

長(1)3-6(7)厘米,寬(0.5)1.5-2(2.5)厘米,先端驟尖而有小短尖,罕鈍或微凹,基部楔形,向下漸狹成柄,上部葉的葉柄基部常有小形半圓至長圓形的耳。

穗狀花序約含18-30枚花;總花梗短,通常長2-12毫米,穗軸(包括果期)長2-5(8)厘米,與總花梗及其下方1-2節的莖上密被灰白色至淡黃褐色短絨毛;苞片長4-10毫米,寬約1-2毫米,線狀狹長卵形,先端短漸尖,小苞長約2-6毫米,寬約1-2毫米,狹卵形或長卵形,先端急尖或有短尖;

萼長11-13.5毫米,萼筒中部直徑約1-1.2毫米,先端有5枚長卵狀三角形的短小裂片,裂片外面被有均勻的微柔毛,萼筒上半部或上部和裂片的綠色部分著生具柄的腺;花冠淡藍色至藍白色,花冠筒長3.2-3.4厘米,中部直徑0.5-1毫米,冠檐寬闊,直徑通常2.5-3.2厘米,裂片長約1.2-1.4厘米,寬約1厘米,倒卵形,先端圓;

雄蕊略露于喉部之外,花藥長約1.7毫米,藍色;子房近梨形,有5棱,棱在子房上部變寬而突出成角,花柱無毛,柱頭內藏。果實未見。花期6-9月和12-4月。

生長習性:藍花丹喜歡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陰。喜歡疏松肥沃土壤,要求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壤。比較耐熱,不耐寒,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5℃,冬季溫度不低于10℃。稍不耐旱,忌強光暴曬。

藍花丹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植物繁殖的常見方法,扦插繁殖的周期短,操作簡單,成活率也很高。藍花丹里扦插法進行繁殖,方法很簡單。藍花丹的扦插繁殖可以在春季、夏季初或夏末進行。

藍花丹春季扦插要在每年春季結合換盆修剪,將剪下來的枝條扦插。夏季扦插則要選擇粗壯健康的嫩枝,剪下10-15厘米,插于沙床中,保持溫度在20-25℃最好,一般一個月內可以生根。生根后3周便可以移栽上盆。

播種繁殖:藍花丹的播種繁殖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而且當年就能看到開花。藍花丹在播種繁殖時要選擇合適的播種器皿和合適的土壤,要求土壤新鮮無蟲卵,排水性良好。可用草炭、蛭石或選擇沙質土。播種要保證溫度在22~23℃之間,注意澆水,要保證土壤微微濕潤,一般一周之內就可以發芽了。

當種子發芽后,要及時補充光照,保證發芽的小苗可以得到充足的陽光,健康的生長,澆水要適量,要滿足藍花丹的疫苗對水分的需求。還可以經常施一些肥料,滿足藍花丹的幼苗在生長的時候對養分的需求,以氮磷鉀三種元素的肥料交替施用為佳,滿足各種元素的需求。

分株繁殖:除了扦插繁殖和播種繁殖,藍花丹還可以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季換盆的時候,將植株取出,分成數叢,再重新栽種就可以了。

冬季養護:在冬季的時候養殖藍花丹,最主要的一個就是養護的溫度。大多數的花友們都知道,藍花丹是不太耐寒的,所以在冬季的時候,溫度十分的重要,一般不能低于0℃,為了使其可以安全的過冬,最好可以保持在5℃——10℃之間。

一般來說在南方地區,氣溫不低于0℃的時候,盆栽的藍花丹可以露地越冬,不過在氣溫低于0℃的時候最好還是在室內進行越冬。地栽的藍花丹在冬季的時候首先需要修剪一番,此時進行修剪的話,可以對其進行強剪。

最好是可以將藍花丹修剪成禿子,大部分的枝條都剪掉,畢竟藍花丹開花的都是當年生的枝條,可以放心的進行修剪。修剪之后的藍花丹可以在植株上放上一個小棚子,做個簡單的支架套上塑料袋即可。

需要注意防風。不過這些過冬的方法比較適合南方和備份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向東北地區這樣的氣溫更低的地區,強制的在室內過冬是很不現實的。在冬季的時候,應該給藍花丹充足的光照,這樣藍花丹才可以安全的過冬。澆水的話,在冬季藍花丹一般是需要停止澆水的,保持盆土不干透即可,并且需要停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