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通乳、補血的功效,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作用,也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保健蔬菜 。近年來,市場需求量不斷加大,市場價格不斷上揚。下面一起來看看黃花的栽培技術。
黃花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的花蕾,四川的一種調味配料蔬菜,花期8月,采摘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胡蘿卜素、核黃素及磷、鐵等礦物元素,是席上珍品, 具有清炎、清熱、止血、利尿、通乳、健胃等輔助療效。
四川栽培歷史悠久,分布于盆周低山和丘陵區,其中渠縣黃花以色澤鮮亮,食味別致,香氣馥郁、肉頭肥厚而最為聞名。而甘肅慶陽因氣候干燥,光照充足,所產黃花色澤金黃,花棒粗壯,肉質肥嫩。
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素享盛名,而且聲播海外。湖南省邵東縣也素有“黃花之鄉”的美譽。目前全國各地均有栽種。“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
黃花的栽培技術
選地:黃花菜根系發達,耐貧瘠,適應性強,無論平地或山坡都可以種植,在砂壤土、黏壤土上均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黃花菜是多年生作物,栽植后可持續采收 15~20 年以上。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的黃花菜,以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坡度小于 15° 的川地、塬地、臺地、梯田、掌地等最為適宜。
整地:選定地塊后,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以促進土壤熟化、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開春土壤解凍后旋耕耙耱,使其耕作層無大土垡塊和殘茬,做到深、細、平、凈,上虛下實,地面平整,便于栽植。
施足基肥:黃花菜栽植后 15 年以上才會進行更新復壯,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因此,栽植前應施足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最好選用腐熟羊糞 25~30 t/hm 2 ,結合深耕滅茬施入田中;化肥選用尿素500~600 kg/hm 2 、磷肥700~800 hg/hm 2 、硫酸鉀 300~400 kg/hm 2 ,結合旋耕整地施入田中 。
品種選擇:現有黃花菜品種,如猛子花、四月花、白花、荊州花、沖里花、大烏嘴等均具有抗病力強、產量高的特點。黃花菜一般早、晚熟品種產量較低,中熟品種產量較高,但由于其采收期長,應做到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
黃花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法:分株繁殖是黃花菜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般有2種方式:一是在母株叢一側挖出一部分植株作種苗,剩余的讓其繼續生長;二是將母株叢全部挖出,重新分栽。
挖苗和分苗時要盡量少傷根,隨挖隨分隨栽。種苗挖出后將泥土抖去,每 2~3 個芽片為一叢或一株分開,剪除根莖下部生長的朽根、老根和病根,僅保留 1~2 層新根,約留 10 cm 長即可。
短縮莖切塊育苗法:黃花菜采收完畢后,挖出根株,按芽片分開,將短縮莖周圍的枯死葉和毛葉除去,留葉長 3~5 cm ,剪去上端,再自上向下將根莖縱切成 2 片。
如果根莖粗壯,可繼續進行縱切,一般每株可分切成 2~6 株,甚至多達 10 株。注意分切時每個苗片上都需帶有“苗莖”,下帶須根。分切后用 50% 多菌靈 1 200 倍液浸種消毒 1~2 h ,撈出攤曬后用細土或草木灰混合黃土拌種育苗。
種子繁殖法:黃花菜種子繁殖法速度快、繁殖數量大,可以提供大面積栽培所需幼苗。黃花菜生長期,勿采收花朵,每個蒴果里有飽滿優良種子 10~50 粒不等。當蒴果由乳黃變成灰黑色,上部裂開口,即可采收。
完全成熟的種子烏黑發亮,百粒重2 g 左右。用種子播種育苗,必須選擇土質肥沃的地塊,做成1.0~1.2 m 寬的小畦,于 4月中下旬至 6 月初播種育苗。播種前首先在畦面上開溝,深 3~5 cm ,按行距 15 cm ,株距 1 cm播種。
種子播好后,稍鎮壓后覆土,覆土厚度 2~3 cm ,可覆蓋地膜以保墑提溫,促進幼苗生長,幼苗出土后,要破膜防風,以防灼傷幼苗。幼苗在育苗床內生長 1 年后,第 2 年即可起苗定植。
常見病害
黃花菜炭疽病發病特征: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花薹。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半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邊緣色深褐,發病與健康部位分界較明晰,有的病斑外圍出現黃暈。病斑擴展并連合為條斑,致葉片變灰褐至灰白色干枯。后期病變出現小黑點病征。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刺盤孢屬,兩菌均以菌絲體及分孢盤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病菌分孢盤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借助風雨或小昆蟲活動輾轉傳播侵染致病。溫暖潮濕的天氣或植地環境有利于發病。過施氮肥、植株生勢過旺易發病。低洼潮濕、排水不良或葉螨危害重的地塊也易發病。
防治方法: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適時噴施葉面肥。適時適度澆灌,注意清溝排漬,提高根系活力。及早噴藥控病。發病前最遲于見病后,噴施70%托布津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交替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