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石蓮是一種多肉植物,也稱多漿植物,屬景天科擬石蓮花屬,原產于墨西哥,又被稱為皮氏、皮氏藍石蓮。它有著非常特別的藍色葉子,其葉形呈蓮花狀,葉子下部呈現龍骨狀的弧度,葉片數量眾多且密集,其植株高度可達到15厘米,十分有觀賞價值。那么這么有觀賞價值的藍石蓮是怎么養的呢?下面好花網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藍石蓮是一種景天科石蓮花屬的多肉植物、也稱多漿植物,適于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干旱,不耐寒,稍耐半陰。藍石蓮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藍石蓮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藍白色,是比較經典的石蓮花,日照充足的時候葉片的邊緣會變為粉紅色,藍石蓮葉片蓮座型密集排列,株徑不會太大,葉片倒水滴型,葉緣薄,有比較尖的葉尖。
葉片有輕微褶皺,葉片中間厚薄一樣,葉片中間有條凹陷,直到基部,整個葉片微微對折。植株葉色白綠色,葉片有微白粉,常年綠色。弱光則葉片容易拉長,株型不夠緊湊。藍石蓮開簇狀花序,花開倒鐘型,粉紅色。
藍石蓮的養殖方法
1、選擇好基質:對于土壤基質的配制每個多肉植物愛好者都有不同的選擇。多數選擇土壤比較濕潤,透氣性好,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沙質土壤,可選擇用泥炭土3份、赤玉土2份、河沙3份、園土1份作為扦插基質,此配方經濟實用,扦插成活率高。
2、扦插方法:在生長季進行,選擇肥厚完整的葉片,將其葉片掰下來,晾3~5d,待傷口處水分干燥后,平放于裝有潮濕基質的花盆中,土壤微微帶一點濕氣,葉片直接放在上面,葉片正面朝上,背面朝下平放著。
放置于溫暖遮陰和通風處,約7~14 d可發芽生根,期間可不用澆水,但要細心觀察。每盆可放置多片葉子,視花盆大小而定。大概1~2周后基部即可生根和長芽,待芽長大后,可移植到新盆中。于30d后觀察,發芽率100%。
藍石蓮日常養護管理
光照:藍石蓮喜通風、干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夏季需要適當遮陰,耐干旱,不耐寒,稍耐半陰。夏季高溫時植株有短暫的休眠期,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滯,此時要防止太陽直射。春、秋季和初夏是植株的主要生長期,可給予充足光照。
溫度:眾所周知夏天的溫度特別的高,只要是晴天就不會低于33攝氏度,那么我們就要注意將石蓮花放置在陰涼的通風處,或者是用遮陽布為其遮擋一下毒辣的陽光,也可以向其周圍噴水降溫。
濕度和水分:藍石蓮高溫期應少澆水,休眠期不可盲目澆水,生長旺盛時,應給充足的水分,這樣植物生長才旺盛。生長期水分管理應把握“見干見濕、澆則澆透”的原則,冬季溫度低于5℃時應控制澆水。
栽培種植時,保持適當干爽的環境,空氣濕度可稍大,但盆土不宜積水,否則容易腐爛而死亡。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放置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避免陽光暴曬,同時應節制澆水和施肥。空氣干燥時可向植株周圍噴水,保持空氣濕潤,但葉叢中心不宜積水,否則會爛心,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土壤和養分:藍石蓮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夏季高溫休眠期不可施肥,生長期可適當施肥,可施用多肉植物專用肥。生長季節,每20天左右施用一次稀薄液肥或者低氮高磷鉀復合肥。施肥時避免將肥料濺到葉片上。施肥一般選擇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施肥后應澆一次透水。冬季若室內溫度低于5℃,應避免施肥。
病蟲害的預防:為避免藍石蓮病蟲害侵襲,我們可以給藍石蓮增加通風次數,保證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如發生病蟲害,應當立即醫治,同時給土壤消毒或者直接換干凈的土壤。
養殖的注意事項:藍石蓮夏季高溫時植株有短暫的休眠期,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滯,此時要防止太陽直射;春、秋季和初夏是植株的主要生長期,可給予充足光照。
高溫期節制澆水;生長期干透澆透,保持適當干燥,冬季溫度低于5℃控制澆水。盆土要求肥沃,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夏季高溫休眠期不可施肥,生長期可適當施肥。
藍石蓮光照不足的話,會變成藍綠色。需要用排水 透氣性很好的植料種植。生長季節是春秋兩季,土完全干透后再澆透水。夏季需要遮陰,并控制澆水。冬季放于室內向陽處養。
藍石蓮開花后期原來的老葉就會枯萎,因而很多花友都擔心藍石蓮開花以后會不會死亡,需不需要剪掉防止其開花。其實開花并不會導致其死亡。藍石蓮不像子持蓮華等瓦松屬的多肉植物,其屬于石蓮花屬,開花需要老葉來給花提供營養,因此老葉就會慢慢的變枯,因此才產生了花友對其開花就死亡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