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拉丁學名:Alocasia macrorrhiza (L.) Schott ),天南星科海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體數2n=2x=26。莖粗壯,高可達3m,葉聚生莖頂,葉片卵狀戟形,肉穗花序稍短于佛焰苞,雌花在下部,雄花在上部。

產中國華南、西南及臺灣,東南亞也有分布。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20~25℃,越冬溫度10~15℃。夏季盆栽需遮半陰。用一般園土加泥炭土、砂或草皮土和腐葉土栽培。用分株、扦插和播種法繁殖。

海芋是大型觀葉植物,宜用大盆或木桶栽培,適于布置大型廳堂或室內花園,也可栽于熱帶植物溫室,十分壯觀。很多人把海芋當成馬蹄蓮,其實不然。根莖富含淀粉,可作工業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生長習性:產中國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海拔1700米以下,常成片生長于熱帶雨林林緣或河谷野芭蕉林下。國外自孟加拉、印度東北部至馬來半島、中南半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都有。

毒性:海芋莖和葉內的汁液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堿。誤食會引致舌頭麻木、腫大及中樞神經中毒。皮外接觸會引致痕癢、麻木及發疹。不可誤食或碰到眼中。否則,會腫、痛、麻,十分難過;嚴重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如果不慎誤食或中毒請及時就醫。雖然有毒,但在凈化空氣方面它還是有作用的。

海芋的繁殖方法

分株法:生長季節海芋的基部常常分生出許多幼苗,待其稍長大時(3-4片真葉),可挖出栽種成為新植株。

扦插法:海芋的莖干十分發達,生長多年的植株可于春季切割莖干一段作為插穗,約10厘米左右,直接栽種在盆土中或扦插在插床上,待其長至3-4片真葉后移栽到大田里。

播種法:野生或大田的海芋常結有種子,亦可播種繁殖。可采用露地條播或點播,出苗后移植。將種子一粒粒均勻點播,然后壓緊再覆蓋1層細土,最后用細眼噴壺噴水,其上覆蓋遮陽網。

播種到出苗前,土壤要保持濕潤,不能過干過濕,早晚要將遮陽網掀開數分鐘,使之通風透氣,白天再蓋好。一旦種子發出幼苗,立即除去遮陽網。當長出3-4片真葉時即行定植。

球根法:將海芋根部自然分生的小球挖出、分級,一般分為兩級:2克以上為1級,2克以下為2級。播種前將地耕好、整平,做成寬1米、長20-30米的陽畦,以備播種。播種密度:1級種的行距為20厘米、株距8厘米;2級種可適當縮小行距。

播種時,需在已做好的畦面上開溝定向播種。播種深度為4-5厘米,然后覆土耬平,澆水。澆水后,應及時噴灑除草劑。一般每畝用33%除草通乳油100-150毫升,對水60-75千克,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在畦面上。最后用遮陽網遮蔭,早晚掀開,白天覆蓋。出苗后立即掀掉遮陽網。

組織培養法:可通過葉片、葉柄、根和花序產生愈傷組織,再誘異不定芽快速繁殖。將葉片、葉柄等切下,用0.1%汞溶液滅菌10分鐘,無菌水沖洗數次,切成1-2平方厘米的小塊,接種到n6+1毫克/升,2,4-d、蔗糖4%的瓊脂培養基上。培養室溫度28±2℃,20天后外植體切口上便出現球狀愈合傷組織。

2個月后愈傷組織長大,這時將愈傷組織轉移到n6+萘乙酸0.2毫克/升+細胞激素0.5毫克/升的瓊脂培養基上分化芽最好。無激素培養基也能分化出苗。0.6-0.8厘米的愈傷組織經過2個月的培養,平均可分化出10株苗,3個月可分化出30株以上小苗,稍延長培養期,小苗即可生根。

海芋的盆栽栽培技術

適時定植:4-5月份將小苗移栽到花盆里,澆足定根水后將花盆放置在蔭涼處約1周。2-3天后澆施1次淡液肥。海芋栽培比較粗放,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細沙土盆栽均可。土壤疏松、肥沃、基肥充足時,葉片肥大、葉色翠綠。

肥水管理:4-10月份的生長季節,必須追施液體肥料,每周1次,尤其應當加大氮肥的施用量。這樣,葉片才能長得大。缺肥時,葉片小而黃。海芋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4-11月要多澆水,25℃以上生長迅速。

干燥環境對其生長十分不利。在栽培中,應多向其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在海芋的生長季節,寧濕勿干;而冬季休眠期,應盡量控制澆水,移入室內即可安全越冬。

陽光:6-10月需要遮蔭,遮去50-70%的陽光。濕潤、半陰和肥料充足,葉片才能長出原有的特征,大而舒展,植株壯觀挺拔。海芋雖然喜生長在半陰環境下,但是長期置于客廳、臥室等處。

由于光照不足,對植物生命活動有著很大影響,植物許多器官的形成都與光照強度有著直接關系,光照不足或無光,植物節間特別長、葉子不發達且小、缺少葉綠素而呈現黃色。

換盆:第2年清明節過后,將海芋搬出室外,以種植株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迅速恢復生長。2周以后換盆。將盆土灑濕后脫盆,除去根部泥土,將病根、爛根剪掉,然后上盆,用配好基肥的新土覆蓋,澆透定根水后放置陰涼處約1周,2-3天后澆1次淡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