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三葉草也叫做紅車軸草、紅荷蘭翹搖,紅三葉原產于小亞西亞及歐洲西南部,是歐洲、美國東部、新西蘭等海洋性氣候地區的最重要的牧草之一。在我國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區都有栽培,并有野生狀態分布。
紅三葉草適宜在我國亞熱帶高山低溫多雨地區種植,紅三葉有許多適應不同環境的優良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紅三葉花序頭狀,有長總花梗,高出于葉;萼筒狀,萼齒三角形,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期5月。
形態特征:紅三葉草花紫紅色,多數密集成頭狀。莢果小。種子腎形。喜溫暖濕潤氣候,不抗旱,適宜水分充足、酸性不大的土壤。莖、葉富含蛋白質和灰分,主要用作飼料或綠肥。
可青飼或調制干草。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旱、耐寒。適宜于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粘性土壤生長。生長周期一般為2~6年,在溫暖條件下,常縮短為二年生或一年生。
紅三葉為長日照作物,日照14小時以上才能開花結實。用作牲畜飼草栽培時,一般同禾本科牧草混播;用作綠肥或飼料時常單獨栽培。接種根瘤菌可明顯提高產量。春、秋均可播種,每公頃播種量15千克左右。
條播行距20~40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年可刈割2~4次。莖葉柔軟,略帶苦味。鮮草約含粗蛋白質4.1%,粗脂肪1.1 %,粗纖維7.7%,無氮浸出物12.4%,灰分2.0%。每公頃鮮草產量可達30~60噸。
生長習性:紅三葉喜溫暖濕潤氣候,夏天不太熱,冬天又不太冷的地區。最適氣溫在15~25℃,超過35℃,或低于-15℃都會使紅三葉致死,冬季-8℃左右可以越冬,而超過35℃則難越夏。
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mm。不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也較嚴格,pH6~7時最適宜生長,pH值低于6則應施用石灰調解土壤的酸度,紅三葉不耐澇,要種植在排水良好的地塊。
紅三葉的栽培技術
土壤耕作與施肥:紅三葉忌連作,不耐水淹。在同一塊土地上最少要經過4~6年后才能再種,易積水地塊要開溝,以利隨時排水。喜在土層深厚,肥沃,中性或微酸性土地上生長,適宜pH值為6~7,在肥沃的粘壤土上生長最佳。
紅三葉種子細小,幼苗出土為差,播種地要進行深翻細整,使耕層疏松,土塊細碎,以利出苗。耕地要于上年前作收獲后及時翻耕,滅茬除草,蓄水保墑,翌年播種。灌區要灌足冬水,結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料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種子田在播種時再適當加施速效氮肥。
田間管理:紅三葉幼苗生長緩慢,易被雜草危害,苗期要及時松土鋤草,以利幼苗生長,出苗前如遇水造成土壤板結,要用釘齒耙或帶齒圓形鎮壓器等及時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
在保護作物下播種的,要及時收割保護作物,減少抑制,保護作物刈割留茬高度15厘米以上,以利冬季積雪,保護越冬。生長2年以上的草地,在早春返青前和每次刈割或放牧后要耙地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深度2~3厘米。
紅三葉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磷、鉀、鈣等元素較多,結合耙地每畝要追施過磷酸鈣20千克,鉀肥15千克或草木灰30千克。種子田如用4%的氮、磷、鉀鹽溶液于盛花期噴灑,進行根外追肥,可提高種子產量。
灌區要在每次刈割放牧利用后灌溉,全年2~4次。紅三葉病蟲害少,常見病害有菌核病,早春雨后易發生,主要侵染根頸及根系。施用石灰,噴灑多菌靈可以防治。
收獲利用:紅三葉開花不一致,種子成熟不整齊,收種應在70~80%的花序變為黃褐包,花莖呈深黃色,種子棕黃色時進行。曬干脫粒后再曬1~2天,貯存于冷涼、干燥、通風的庫內,防潮,防鼠。
單播收草的紅三葉,作青飼應在孕蕾至初花期刈割,曬制青干草的應在初花至盛花期刈割;放牧利用時宜在株叢高度達到15~20厘米開始。每次放牧或刈割利用留茬高度不得低于3~4厘米,播種當年不宜放牧,初次刈割要在初花期后進行,再生草在土壤封凍后再作放牧利用。
不論收草還是收種,紅三葉一般利用3~4年。更新草地時,要在頭茬草孕蕾至開花期根瘤固氮活性最高時刈割利用后,及時翻耕灌水,待根茬充分腐爛后,再安排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飼料牧草等作物,加以充分利用。
水肥管理:紅三葉草屬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補充少量氮肥,待形成群體后則只需補磷、鉀肥。苗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如遇長期干旱也需適當澆水。
刈割:當株高20cm左右時進行刈割,一年可刈割4-6次。刈割時留茬不低于5cm,以利于再生。割下的草可作為飼草,也可就株間覆蓋。
紅三葉的病害防治
病害:紅三葉草刺盤孢炭疽病、三葉草球梗孢炭疽病、三葉草莖點霉黑莖病、三葉草白粉病、三葉草尾孢葉斑病、三葉草核盤菌腐爛病、三葉草花霉病、三葉草匍柄霉輪紋病、三葉草灰霉病、三葉草假盤菌褐斑病、三葉草銹病。
蟲害: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苜蓿籽蜂、蠐螬、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小麥皮薊馬、葉蟬類。
紅三葉的作用用途
環保作用:紅三葉是嚴格的異花授粉植物,每一花序每天開花2~3層,花期長達30~50天,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系深長發達。根瘤眾多,孕蕾至開花期根瘤固氮活性高,每畝能給土壤增加氮素10千克左右,肥力相當于每畝施用2000~2500千克廄肥。
根茬能給土壤遺留大量的有機質,增強地力,宜于中長期草田輪作。根系發達,入土深,固土能力強,枝繁葉茂,地面覆蓋度大,保土作用大,可作為水土保持植物在山坡地栽培。營養生長期較耐陰蔽,宜在林地樹間種植,可護土并增進土壤微生物繁殖,促進林木生長。
飼料:紅三葉作飼料用,草質柔嫩多汁,適口性好,多種家畜都喜食。可以青飼、青貯、放牧、調制青干草、加工草粉和各種草產品。調制青干草時葉片不宜脫落,可制成優質干草。
青飼或放牧反芻家畜時,極少發生膨脹病。打漿后喂豬,可節省精料。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可以使草地生產力穩定高產,飼草營養價值和適口性都可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