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虹在微博曬出一組有荷花相襯的照片,稱:“夏日的荷花,心中的清涼!”照片中,身穿白裙的小陶虹比荷花更美,笑容甜美。有網友評論:“陶紅姐好美,聞到了滿滿夏天的氣息”、“還是當年的小龍女,一點也沒變”

中國人喜歡荷花,認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水中生長的荷花,有著眾多的額別稱,其中較為常見的有蓮花、芙蓉、芙蕖、菡萏、水宮仙子、玉環等。不少詩人也用這些別稱來作詩稱贊荷花的美麗,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喜愛。

別稱

1、荷花: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

2、芙蓉:亦稱“夫蓉”。漢詞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云:“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白居易《長恨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亦作夫容。”

3、芙蕖:《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疏:“皆分別蓮莖、葉、華、實之名。芙蕖,未發為菡萏。”魏曹植《洛神賦》:“迫而察之,灼灼芙蕖出綠波。”晉潘岳《蓮花賦》:“游莫美于春臺,華莫盛于芙蕖。”陸龜蒙《奉和襲美酬前進士崔潞盛制見寄因贈至一百四十言》:“輕波掠翡翠,曉露披芙渠。”

4、蓮花:亦作“蓮華”。 《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5、菡萏(hàndàn):《詩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6、水芝、水花、水蕓、水旦、水目、澤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晉崔豹《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華,生池澤中,實曰蓮。花之最秀異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朱熹《置酒白蓮沼上》詩:“共憐的皪水花凈,并倚離披風蓋涼。”唐元結《演興初祀》詩:“獻水蕓兮飯霜秈,與太靈兮千萬年。”清厲荃《事物異名錄花卉荷》:“《廣事類賦》注:‘蓮花,一曰水蕓。’”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澤中,實曰蓮。花最秀者,一名水旦,一名水芝,一名水華。”鮑照《芙蓉賦》:“訪群英之艷絕,標高名于澤芝。”江淹《蓮華賦》:“既號芙渠,亦曰澤芝。”

7、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后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8、六月花神:古時江南風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9、金芙蓉、草芙蓉:為了表達對荷花高潔形態的贊賞,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難得。《廣群芳譜》“荷花: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云:“杜詩注云:產于陸者曰木芙蓉,產于水者曰草芙蓉。

10、溪客、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溪客和靜客是強調荷花的生長環境和安靜嫻雅的狀態,翠錢則是新荷的雅稱,紅衣是荷花瓣的別稱,宮蓮是蓮花瓣的美稱,佛座須是蓮花蕊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