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鳳蘭是大花蕙蘭的一個品種,既有國蘭的幽香典雅,又有洋蘭的富貴氣。花期持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食用、藥用和食品添加等方面的價值,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冬鳳蘭是附生植物,假鱗莖近梭形,包藏于葉基內。葉4-9枚,堅紙質,暗綠色,花葶自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長18-35厘米,總狀花序具5-9朵花,萼片與花瓣白色或奶油黃色,萼片狹長圓狀橢圓形,花瓣狹卵狀長圓形,花期8-12月。

冬鳳蘭生于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300-1600米。中國福建南部、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等地區均有栽培,錫金、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冬鳳蘭花期持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生長習性:冬鳳蘭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冬鳳蘭宜種植于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于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里,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冬鳳蘭是肉質根,適合采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冬鳳蘭的栽培技術

蘭棚:蘭棚及蘭房應選擇背西朝東方向的場所,東南方向空曠,西背方向有高墻或大樹。既能見初陽、又能擋烈日。周圍小環境空氣清潔,有一定濕度保證的院落。注意透風、受露、避烈日、忌煙等。

若建在屋頂或樓層陽臺,除上面遮蔭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張掛簾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傷草葉。蘭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設清水池,以保持蘭棚周圍空氣潮濕。并注意地面清潔,防止病蟲害滋生。當室外氣溫降至0℃左右,須將蘭盆移入室內,以防凍傷蘭根。 

冬季如天氣晴好,蘭房中的溫度可以超過15℃,僅是陰雨風雪天氣室溫下降,此時應加溫、加光照使室溫保持15℃。夜間無需加溫,保持5℃即可。加溫可以在深秋和初冬進行,目的是促使當年新株充分成熟。

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則不用加溫,保持室溫不低于5℃即可,任其營養生長處于十分緩慢狀態。從2月份開始,加濕、加溫、充分光照,使蘭花提前進入生長期。加溫后新芽提前萌發,一般加溫45天新芽出土。

再經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從而取得一年長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溫時應注意必須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時不斷地加溫以致無溫差。另外,加溫不宜過高,超過25℃則有害而無益。

裝盆: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發根;2-3年后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

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

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后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根部發白并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

澆水: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著“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

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 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花卉植物栽種后,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必須澆足澆透。一般上盆后要連續澆水兩次,第一次澆水,見水從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澆一次。選擇適宜的澆水方法。

通常采用噴澆法,既能增加空氣濕度,又能沖洗葉面灰塵。但對于葉片有絨毛或正在開花的花卉,不宜噴澆,而應將整個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滲水,使盆土濕潤。

注意水溫:如果水溫與土壤溫度相差較大(超過6℃),冬季先將水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或稍加溫水,使水溫升到15℃左右再澆花;夏季應避免在烈日暴曬下和中午高溫時澆水。澆水時間。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以后是澆花的最適宜時間。

施肥: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液對水10-20倍澆施,盡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并嚴格控制濃度。

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氮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

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并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無需再施農藥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機物為主。

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

冬鳳蘭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于。

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云草或細石子,最后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

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后,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

然后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左右,萌動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