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久花(學名:Monochoria korsakowii)是一種雨久花科植物。主要生長在淺水池、水塘、溝邊或沼澤地中。這種植物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區(qū)。此外,朝鮮、俄羅斯、日本也有。

雨久花花大而美麗,淡藍色,像只飛舞的藍鳥,所以又稱之為藍鳥花。而葉色翠綠、光亮、素雅,在園林水景布置中常與其他水生觀賞植物搭配使用,是一種極好而美麗的水生花卉。亦可盆栽觀賞,花序可作切插花材料。全草可作家畜、家禽飼料,也可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

雨久花的養(yǎng)殖方法

育苗技術(shù):雨久花以分株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亦可采用播種法進行育苗。由于雨久花的在種子成熟后常常脫落沉人水底,經(jīng)過休眠后翌年春天即可發(fā)芽出苗,因此利用這種方法,也可獲得品質(zhì)優(yōu)良的種苗。

基質(zhì):塘養(yǎng)宜選用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亦可將其種植在肥沃的黏質(zhì)壤土中。盆養(yǎng)宜選用富含腐殖質(zhì)的塘泥,亦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zhì),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2:2。

定植:塘養(yǎng),多結(jié)合分株進行操作,可將其種植在水位穩(wěn)定、光照充足的池塘邊緣。盆栽,多結(jié)合分株進行定植,可將用水泥堵住底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容器,這種植物不宜孤植,數(shù)株叢栽能夠獲得更好的觀賞效果。

管理:雨久花適合種植在池塘邊緣的淺水處,水深可保持在10~20厘米間,在栽培過程中不可使之遭受干旱。它對水質(zhì)的適應(yīng)性較強,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6.5~7.8間,即呈微酸性至微堿性。它對肥料需求較多,如果有條件,可在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周追肥一次。當植株開花時,可追施磷酸二氫鉀,用量為2~3克。

雨久花的繁殖方式

一、播種:雨久花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進行秋播:對播種用的基質(zhì)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3~10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fā)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要點: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zhì)的表面上,覆蓋基質(zhì)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

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zhì)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zhì),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zhì)質(zhì)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在秋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

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shù)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shù)亻g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二、分株繁殖

分株要點:雨久花喜光照充足,稍耐蔭蔽。為了保證開花繁茂,每天應(yīng)保證植株接受4小時以上的直射日光。其喜溫暖,不耐寒,在18~32℃的溫度范圍內(nèi)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于4℃。

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雨久花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在露天水養(yǎng)時,常會招致蚊蟲孳生,可在水塘、盆器中投放一些小型魚類,以清除孑孓。

這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fā)苗較快,較易老化。塘養(yǎng)者的最佳觀賞時段自成形后可達3~4月。盆栽者的最佳觀賞時段自成形后僅為4~5月。每年應(yīng)該分株育苗,以便更新植株,保證其有茁壯的長勢。

分株時間: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凍后進行。分株方法:把母株從花盆內(nèi)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盤結(jié)在一起的根系盡可能地分開,用鋒利的小刀把它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

分出來的每一株都要帶有相當?shù)母担ζ淙~片進行適當?shù)匦藜?,以利于成活。裝盆消毒:把分割下來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鐘后取出涼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裝盆后灌根或澆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吸水能力極弱,大約需要3~4周才能恢復萌發(fā)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內(nèi)要節(jié)制澆水,以免爛根。

但它的葉片的蒸騰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維持葉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溫度高多噴,溫度低少噴或不噴)。這段時間也不要澆肥。分株后,還要注意太陽光過強,最好是放在遮蔭棚內(nèi)養(yǎng)護。

三、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質(zhì)作為濾水層,再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質(zhì)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草炭:珍珠巖: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爐渣:陶粒=2:2:1;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園土:爐渣=3:1;

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等。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

雨久花的栽培技術(shù)

溫度:雨久花喜歡溫暖氣候,但夏季高溫、悶熱(35℃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環(huán)境不利于它的生長;對冬季溫度要求很嚴,當環(huán)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xiàn)時不能安全越冬。

光照:雨久花在夏季的高溫時節(jié)(白天溫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yǎng)護,就會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tài),并且葉片也會受到灼傷而慢慢地變黃、脫落。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要給它遮掉大約50%的陽光。

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jié)實。放在室內(nèi)養(yǎng)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

如采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nèi)養(yǎng)護一段時間后(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yǎng)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diào)換。

肥水: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yǎng)齊全”和“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