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是一種草本植物,姿態秀雅,開花也比較艷麗,無論是叢植,片植還是盆栽,都頗具觀賞性。千屈菜生命力很強,管理也很簡單。

千屈菜的養殖方法

盆土選擇

盆栽千屈菜,選擇花盆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可以選擇直徑大一些的花盆,多栽幾株成簇,也可以選直徑20cm左右的小型花盆,做微型盆栽。盆栽千屈菜,需要使用塘泥,要求土壤要肥沃。

土壤,腐殖質土壤

在繁殖千屈菜之前,我們需要先選擇土壤。這是奠定良好基礎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來說,最好選擇疏松肥沃的腐殖土,這種土壤富含有機質,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透氣性,這樣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長。

光照和溫度

千屈菜喜歡溫暖并且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需要光照,并要保持環境通風。千屈菜也比較耐寒,在冬季,它可以在室外過冬。

施肥,一個月一次

肥料是白屈菜生長過程中的主要養分之一,特別是進入生育期后,對肥料的需求非常大,基本上每隔一個月就需要施肥一次。

然而,在施肥時,我們應該注意的一件事是,施肥前必須用水稀釋肥料,如果濃度太高,肥料會燒毀植物。

水分,忌積水

澆水是植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千屈菜也不例外。我們應該經常給它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這樣它才能更好地生長。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控制澆水量。這種植物不耐澇。如果它導致積水,它很容易導致根部腐爛。

病蟲害

千屈菜的病蟲害較少,會有斑點病的危害,是葉片產生病斑。有時候,千屈菜也會因為通風不暢而又紅蜘蛛的危害,用殺蟲劑殺蟲即可。千屈菜的生長環境,一定要保持通風。

修剪

在千屈菜的生長過程中,為了控制株高,需要進行摘心。摘心1到2次,使植株矮化。在千屈菜開花后,要剪去殘花,可以促進新的花芽的萌發,使下一批花開放。平時,可以修剪掉過密的枝葉,有利于通風,冬季則要剪去千屈菜的老枝,利于千屈菜越冬。

千屈菜的作用

①治泄瀉,痢疾,便血,血崩。煎服:6~12克。

②治外傷出血,研末外敷。本品含千屈菜甙、沒食子酸鞣質與膽堿、光千屈菜堿、光千屈菜定堿、光千屈菜胺等多種生物堿。花尚含牡荊素等。煎劑在體外能抑制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等,對痢疾桿菌尤為敏感。對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

根煎劑用于慢性痢疾作為收斂或緩和劑。

中國傳統醫藥學認為,千屈菜全草性味苦,寒。有清熱,涼血等功用。可治療痢疾、潰瘍、血崩等癥。有抗菌等功用。動物試驗證明,千屈菜有降血糖作用。提取物還能降低血清TG的含量,提高FFA的水平。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生藥(全株)煎劑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腸-傷寒桿菌屬的生長;痢疾桿菌尤為敏感。

2、對血壓的影響:牡丹素(vitexin)0.05-10.0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大鼠可暫升壓,大于10mg/kg靜脈注射則產生持久降壓,降壓機制是由神經節阻斷作用。

3、抗炎:牡荊素20mg/kg腹腔注射對大鼠角叉菜膠性炎癥有抗炎作用。

4、解痙:牡荊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膽堿和組胺引起的豚鼠離體腸管的收縮。對豚鼠離體腸管,最初有增強作用,但稍后則顯示解痙作用,能減弱乙酰膽堿和組織胺對腸管的興奮作用。

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于含鞣質所致。其根煎劑用于瀉下或慢性痢疾作為收斂或緩和劑;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于屈菜甙、Fe2O3·XH2O與鞣質所引起,對腎、胃及循環系統無害。

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產生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