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為落葉喬木,喜溫暖濕潤氣候,還有光照較強的地方。楓香樹樹干挺拔,葉形優(yōu)美,在秋季日夜晚溫差變大后,葉片也會隨之轉(zhuǎn)變,由綠色變紅、紫、橙紅等色,是著名的秋色葉樹種。

除了在山林、丘陵地區(qū)與常綠樹混交營造風景林外,還可于草地孤植、叢植,或于與其他樹木混植,每到深秋紅綠相襯,會顯得格外美觀。

楓香樹樹脂可供藥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葉及果實入藥有祛風除濕、通絡(luò)活血功效,木材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楓香樹的養(yǎng)殖方法吧!

楓香樹的生長習性介紹

楓香樹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光,幼樹稍耐陰,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澇。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濕潤肥沃而深厚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

深根性,主根粗長,抗風力強,不耐移植及修剪。種子有隔年發(fā)芽的習性,不耐寒,黃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鹽堿及干旱。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yōu)勢種,性耐火燒,萌生力極強。

楓香樹的養(yǎng)殖方法

1、種子采集:選擇生長10年以上、無病蟲害發(fā)生、長勢健壯、樹干通直的優(yōu)勢樹作為采種母樹,當果實的顏色由綠變成黃褐(稍帶青)、尚未開裂時應(yīng)將其擊落,以便于收集。采回的果實應(yīng)置于陽光下進行晾曬,一般3~5天即可。

2、圃地選擇:楓香樹的育苗圃地以選擇在交通狀況良好、與水源距離近、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土質(zhì)較肥沃、pH值為5.5~6.0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

3、植株定植:3月中上旬氣候較穩(wěn)定時造林,一般株行距為(1.5~3.0)×(1.5~3.0)米,栽1110~4440株/公頃。培養(yǎng)用材林可稀植,以培養(yǎng)餌料林、原料林、材苗兼用林為主的可密植。丘陵和低山區(qū)可營造混交林,與馬尾松、杉木等樹種混交,混交方式為帶狀或塊狀,混交比例楓香占30~40%。

4、除草施肥:新造林要連續(xù)除草松土2~3年,在5~6月和9~10月?lián)嵊?次,第1年以除草為主,第2、第3年以擴穴為主,穴徑60厘米,深度15厘米。

幼林在9月至翌年5月結(jié)合撫育進行施肥,用有機肥或復(fù)合肥進行條狀溝施,成林施肥最好在冬季進行。

5、修剪間伐:修剪在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切口要平滑,不傷樹皮,不留樁。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時,被壓木占總株樹的20~30%時進行間伐。

起始年限在10年左右,第1次強度為林分總株樹25~35%,間伐后郁閉度不小于0.7,間伐間隔期不小于8年,以后問伐強度為20~30%,30~40年后采取主伐。

6、適時揭草:楓香樹播種后25天左右種子開始發(fā)芽,45天幼苗基本出齊。場圃發(fā)芽率為12.3~57%,平均為35.6%。當幼苗基本出齊時要及時揭草,揭草最好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揭去1/2,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動作要輕,以防帶出幼苗。

7、間苗補苗:揭草后幼苗長至3~5厘米時應(yīng)選陰天或小雨天及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將較密的苗木用竹簽移出,去掉泥土,將根放在0.01%ABT3號或ABT6號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鐘。

再補栽于缺苗的苗床上,株行距一般為5×8厘米,栽后及時地澆透水。間苗后的楓香苗密度控制在100株/平米左右。

8、松土除草:在苗木生長期間要及時松土除草,苗小時一定要用人工拔草,長到30厘米以上時可用1/3000濃度果爾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每畝每次用量為15毫升。施藥時應(yīng)將噴霧器頭對準條播行距中間噴霧,注意藥液不要噴灑到嫩葉和幼莖上。

9、病蟲防治:清除造林地上的枯枝落葉,消除病蟲源,營造混交林,改善林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清除病蟲木,破壞病蟲棲息環(huán)境:科學施肥,合理間伐,在防治棕色天幕毛蟲上,宜采用如下方法:

①人工防治:人工摘繭。保護天敵,把野外采摘的繭中已被寄生的蛹,撿出放回林中或不采摘。毒繩法,用20%殺滅菊酯與機油按1:8混合調(diào)好,紙繩浸泡0.5小時后,撈出晾干后綁于樹干胸高處,防治效果在90%上。燈光誘蛾,在危害較重林地集中設(shè)置誘蟲燈,誘殺成蟲,效果較好。

②化學防治:用25%滅幼脲Ⅲ號3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800倍液,用機動噴霧機于傍晚噴霧樹冠,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還可用菊酯類藥液噴入網(wǎng)幕內(nèi),防效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