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千層又被稱作金寶樹、瓶刷木、紅瓶刷、瓶刷子樹等,因為它在開花后所呈現出來的外形就跟我們平時的杯子刷一樣,非常的有趣。它的原產自大洋洲,現在中國與澳大利亞均有分布。那么它是如何繁殖的呢?下面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紅千層(Callistemon rigidus R. Br.)又稱瓶刷子樹、紅瓶刷、金寶樹等,為桃金娘科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紅千層屬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烈日酷暑,原產澳大利亞。
葉披針形,似羅漢松葉終年不凋,四季常青。花稠密,聚生于頂端,花期6-8月,花形極為奇特呈穗狀,且色澤艷麗,可作插花,同時也是庭院觀花、行道景觀、小區綠化的首選樹種。亦可作防風林、綠化林,或盆栽修剪成型后制成高檔盆景。
中國引進已有百年歷史,中國臺灣、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均有栽培。紅干層適合庭院美化,為高級庭院美化觀花樹、行道樹、園林樹、風景樹,還可作防風林、切花或大型盆栽,并可修剪整枝成為高貴盆景。
紅千層的生長習性
紅千層喜暖熱氣候,能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蔭,喜肥沃潮濕的酸性土壤,也能耐瘤薄干旱的土壤。生長緩慢,萌芽力強,耐修剪,抗風。在北方只能盆栽于高溫溫室中,幼苗在本地可露地越冬。
能耐-10℃低溫和45℃高溫,生長適溫為25℃左右,對水份要求不嚴,但在濕潤的條件下生長較快。由于極耐旱耐瘠薄,也可在城鎮近郊荒山或森林公園等處栽培。
紅千層的扦插繁殖:
適合在3月份時行,挑選還沒有完全長成的,且無法開花的枝條,剪下10厘米至12厘米即可,下枝條的最底端最好帶點1年以上枝的部分,這樣利于扦插的成活;
將其插入半泥半沙的土壤中,然后可以用薄膜搭起一個簡易的小棚,為其保溫保濕;大約40天的時間便可以生出新的根系,等到根系健全后就可以移植定植了。
紅千層的播種繁殖:
適合在4月進行,此時它的果實正常已經成熟,也是采集種子的最佳時機。將種子撒在砂土中,上面鋪上一層薄土,保持一定的濕度,大約35天左右的時間便可以生現小芽。
待大部分種子都生出小苗后,留取健壯、粗實的小苗,把其它的全部拔掉;等到小苗生長至15厘米時,便可以移至花盆中栽種,這樣更利于小苗的生長,此時移植也是為了確保不傷害到它的根系。
移植后要放在沒有陽光且空氣流通性又好的地方養護,等到小苗恢復正常生長后,便可以放在半遮蔭的地方養護,或者是直接放在陽光下。然后按照正常的養護方法時行養護即可。
紅千層的養殖方法
1、修剪:紅千層起苗前的修剪是減少水分蒸騰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保持植株體內水分平衡,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移植,蒸發量大,修剪更為重要。
所剪除枝葉,大約占全植株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內膛枝(陰枝)和剛抽出的嫩枝,在冬、春季移植,要保留好有花芽的頂枝,使移植后夏季便能開花,而收到近期綠化效果。
2、起苗:紅千層土壤不能過濕,也不能過于干燥,土球大小以直徑40~50厘米,柱高30~40厘米,成圓柱形為宜,切忌鍋底形。起苗后立即用稻草或其他材料包札,輕裝輕卸,防止土球散落,根系裸露,這是成活的重要環節。
3、栽植:紅千層樹穴以80x80厘米為宜,要施好基肥,按土雜肥1,1施于底部,上加凈土5厘米厚壓實,避免根系與肥料接觸而灼傷,拆去土球包裝物,將植株置于穴中,土球面與地面持平,然后分層填土夯實,使底部不存空隙,種后要立即灌透水。
4、澆水:紅千層種后每天澆水1~2次,均應澆透土層,同時并對枝葉噴水,保持植株枝葉濕潤,有降低水分蒸騰,保持植株體內水分平衡的重要作用。
對枝葉噴水是種后能成活的又一重要環節。有些植株部分泥土散落,如加強對枝葉噴水,也能成活,在6至9月間移植,此時天氣炎熱,水分蒸發量大,應適當增加對枝葉噴水次數。
5、施肥:紅千層長勢恢復跟施肥有很大關系,栽培以后使用氮肥薄施15天一次,長到30天左右使用優質有機肥施一次,每年使用優質有機肥1-2次即可。每天等到花期結束以后,要對植株整枝和修剪,要讓生長的高度得到控制,讓樹形保持美觀,還能長出新的枝,就會讓花開的更多。
6、病蟲:紅千層病害主要有莖腐病,宜拔除病苗,并噴灑波爾多液防治。蟲害有地老虎、螻蛄、綠象鼻蟲等,可用敵百蟲1000倍液或敵敵畏1000倍液防治,7天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