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小檗,它是屬于小檗科、小檗屬。它原產于中國東北南部。華北及秦嶺。落葉灌木,枝叢生,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葉小全緣,菱形或倒卵,紫紅到鮮紅,葉背色稍淡。4月開花,花黃色。果實橢圓形,果熟后艷紅美麗。今天,我們來了解下它的養殖方法。
紅葉小檗怎么養
紅葉小檗喜陽光充足和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寒冷和干旱。對于微型盆景平時可將花盆埋入沙土中,以方便管理,等參展或出售時再挖出。生長期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若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葉色呈綠褐色,影響觀賞。
澆水做到“見干見濕”,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花期每周向葉面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進座果。紅葉小檗萌發力強,應及時剪除影響盆景造型的枝條、蘗芽,將過長的枝條短截。冬季在冷室內越冬,維持0℃以上不結冰即可,也可將花盆埋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
紅葉小檗的新葉較為美觀,可在8月底將老葉摘除,摘葉前3至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摘葉后再施一次肥,同時向植株噴灑0.1%的尿素。約20天左右新葉長出,葉色鮮紅,稍帶綠暈,非常艷麗,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可觀賞到12中旬。
每1至2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對盆土要求不嚴,普通的園土加沙土、爐渣即可,并結合換盆對植株進行修剪整形,剪去病蟲枝、干枯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
1、看到出現死葉,就要徹底修剪一次,從死葉入手,開始修剪。一定要順著死葉,找到它的莖,因為它死了以后,莖非常細,不容易分辨,揪住葉子,就好辦了,一直找到死莖的最底處。開始剪掉,不要大意,一定要仔細。
2、經過細心地檢查,修剪,把所有死葉修剪干凈,就算完成了第一步。所謂的:像不像三分樣,就是這個道理,不論怎樣,表面是干凈整齊了。重要的是保持住,出現死葉,就要找到原因,是不是水多了或是肥多了?
3、看到它的根部,出現死根,最好不要動它,你會問:它已經死了,為什么不能弄下來?是的,這是一個假象,實際它并沒有死,把它弄出來,根部還是很健壯的,用不了多久,就會竄出新芽。
4、不能少了陽光照射,這花就是離不開陽光,但是,不適合長時間太陽照射,長時間照射它就會葉子缺水,就會把葉子卷起來,表示陽光太強了,不能接受了。這時,我們就要給它補充水,最好就是,用噴壺往葉子上,噴灑一些,就夠用了。
5、如果發現,已經長出許多新芽,這個時候,就不是使用普通的隔夜自來水了,就要適量補充肥料。最好用的肥料就是:黃豆泡水。一定要視其濃度使用,假如是很臭的黃豆泡水,就證明這個肥料很濃,就要稀釋一下,用30%的黃豆泡水,加70%的隔夜自來水,用噴壺噴灑即可。
6、平時濕度的掌握也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保持它的健康成長,現在這個季節,必須保證每個星期澆兩次透水,也就是最好不要超過三天,就可以澆一次。重要說明:水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澆多了,會容易造成爛根,就沒有救了。所以,澆水必須控制好。不要亂澆。
施撒肥料:紅葉小檗的幼苗成活長出新葉后,要注意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如果出現葉片發黃等現象,要及時進行追肥。追肥可采取根部和葉面施肥,根部施肥以農家肥為主。葉面施肥采用液體肥料進行葉面噴施,可用0.5%的尿素,每隔7~10 d噴施1次,二級側根形成之后,噴施0.5%尿素和0.5%磷酸二氫鉀溶液。
澆水要點:紅葉小檗對水分要求不嚴.苗期土壤過濕會爛根。盛夏季節宜放在半陰處養護,其他季節應讓它多接受光用;澆水應掌握問干間濕的原則,不于不澆。
修剪要領:紫葉小檗萌蘗性強,耐修剪定植時可行強修剪,以促發新枝。入冬前或早春前疏剪過密枝或截短長枝,花后控制生長高度,使株形圓滿。
施肥可隔年,秋季落葉后,在根際周圍開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1次,然后埋土并澆足凍水。由于它的萌蘗力強,在早春或生長季節,應對茂密的株叢進行必要的疏剪和短執,剪去老枝、弱枝等,使之萌發枝新葉后,有更的觀賞效果。
繁殖要點:紅葉小檗多用播種、扦插和分株進行繁殖。
播種:紫葉小檗在北方易結實,故常用播種法繁殖。秋季種子采收后,洗盡果肉,陰干,然后選地勢高燥處挖坑,將種子與沙按1:3的比例放于坑內貯藏,第二年春季進行播種,這樣經過沙藏的種子出苗率高,播種易成功,也可采收后進行秋播。
扦插:可用硬枝插和嫩枝插兩種方法。六七月取半木質化枝條,剪成10至12厘米長,上端留葉片,插于砂或碎石中,保持濕度在90%左右,溫度25℃左右,20天即可生根。秋季結合修剪,選發育充實,生長健壯的枝條作插穗,插于砂或碎石中,第二年春天可移植出棚。
分株:紫葉小檗萌芽力強,生長速度快,植株往往呈叢生狀,可進行分株繁殖。分株時間除夏季外,其他季節均可進行。
病蟲防治:紅葉小檗最常見的病害是白粉病。此病是靠風雨傳播,其傳播速度極快,且危害大,故一旦發現,應立即進行處置。其方法是用三唑酮稀釋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控制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