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是常見的灌木花種,花色艷麗大方,極具觀賞價值,深受很多人喜愛。木槿花又名白槿花、大碗花,而且它還是韓國、馬來西亞的國花,有“沙漠玫瑰之稱”。那么木槿花該怎么養殖呢?養殖過程中又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木槿花的生態習性

木槿花性喜溫涼、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較耐干旱,耐瘠薄,耐半蔭蔽,忌澇,耐寒冷,生長適溫15~28℃。

木槿花喜陽光充足,稍耐蔭。喜溫暖,濕潤,較耐寒,在華北大部分地區均能露地安全越冬。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干旱瘩薄,亦不耐澇。

木槿花的栽培技術——露天栽培

木槿適應性強,粗生易長,栽培管理較易。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南方旱季,此時木槿進入半休眠狀態,管理以澆水保苗為主;4—10月進入高溫多雨季節,可于4月對植株進行短截,并加強肥水管理,以促發新梢,使花開繁茂。

定植、施肥:木槿花春、秋季都可移栽,可裸根蘸泥漿,適當剪去部分枝梢,極易成活。定植時,植穴要施基肥,一般施用堆肥或腐熟圈肥配少量復合肥,以后可不施肥;但為了提高鮮花產量與品質,在夏季開花前應對樹勢較弱的樹進行追肥,可用堆把拌適量的復合肥,并結合除草培土施于基部。粗放管理,亦能自然繁茂。

澆水:注意雨季排水防澇,開花期遇干旱要注意灌水,秋末應把晚秋梢、過密枝及弱小枝條、枯枝剪去,以利通風透光、保持株型及防寒越冬。

修剪:木槿花作籬垣栽植的,要在春季發芽前與生育期間進行2~3次整形修剪;園林散植的,在定植后的第2年春季截干,促其基部分枝,這樣2年生苗即可培養成理想樹形。

中耕培土、除草:木槿花生長期間要進行2~3次除草培土。在春季苗木萌發前進行第1次培土;展葉后,枝條長出第4~5片葉時,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培土。

定植:木槿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山坡地、邊角荒地種植,也可作為綠籬在菜地、果園四周單行種植,或成片種植進行專業化生產。

木槿為多年生灌木,生長速度快,可1年種植多年采收。為獲得較高的產量,便于田間管理及鮮花采收,可采用單行壟作栽培,壟間距110~120厘米,株距50~60厘米,壟中間開種植穴或種植溝。

木槿移栽定植時,種植入或種植溝內要施足基肥,一般以垃圾土或腐熟的廄肥等農家肥為主,配合施入少量復合肥,移栽定植最好在幼苗休眠期進行,也可在多雨的生長季節進行。移栽時要剪去部分枝葉以利成活,定植后應澆1次定根水,并保持土壤濕潤,直到成活。

修剪方法:及時用背上枝換頭,防止外圍枝頭下垂早衰,對枝頭處理與開心形相同;對內瞠萌生直立枝一般疏去,防止枝條過多,擾亂樹形。 

合理選留主枝和側枝,將多余主枝和側枝分批疏除,使主側枝分布合理,疏密適度; 對主枝和側枝重回縮,新枝頭分枝角度要人,方向要正,對外圍過密枝要合理疏剪,以便通風透光; 

對1年生壯花枝開花后緩放不剪,翌年將其上萌發旺枝和壯花枝全部疏除,留下中短枝開花,內膛較細的多年生枝不斷進行回縮更新,對中花枝在分枝處短截,可有效調節枝勢,促進花芽質量提高;

對外圍枝頭進行短截,剪留外芽,一般可發3個壯枝,將枝頭競爭枝去掉,其它緩放,然后回縮培養成枝組。開張型木槿枝條角度大,枝條開張,抽生旺枝和中花枝比直立型強一些,可將其培養成叢生灌木狀。開張型木槿,常發生土枝數過多,外圍枝頭過早下垂,內膛直立枝枝多且亂現象。

木槿花栽培與管理

木槿在園缽中適宜作各種方式的栽植:宜叢植、列植, 也可以點植觀賞;目前很多因其枝葉茂密,生長迅速,常用 作花籬和隱蔽栽植材料。叢植、列植的株間距離為1.5-2.0 米,而花籬或隱蔽栽植,株距可縮小為30-50厘米。

栽植都在休眠期進行,北方宜在春季。因木槿根系再生能力強,栽 植比較容易。栽后必須澆透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為新根的發生創造必要的條件。栽植成活后,一般管理粗放,放任生長。為使充分發揮 其觀賞特性,應當給予必要的管理。

注意事項

木槿花養殖過程中需注意的是病害侵擾,木槿花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白粉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夜蛾等。防治方法主要主要平時適宜溫度,通風要良好,發現病害及時處理,摘除病害葉、枝、花深埋或燒毀,發現蟲害選擇相對殺蟲劑噴殺。

槿花的病害防治

木槿花生長期間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枯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蓑蛾、夜蛾、天牛等。病蟲害發生時,町剪除病蟲枝,選用安全、高效低毒農藥噴霧防治或誘殺。應注意早期防治,避免在開花采收期施藥,保證采收的木槿花不受農藥污染。

木槿花易受螨類、蚜蟲、天牛等危害。注意早期防治,蟲害發生時,可采用一些高效低毒農藥,如天王星、卡死克等,并定期檢查枝干,發現天牛危害及時封堵洞口,重殺蛀蟲。 木槿常發生的害蟲主要為蚜蟲、卷葉蛾、尺蠖、刺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