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蓮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植物,它開花的時候,像是伸直了背脊的高貴淑女一般,非常的高貴和優雅,令人喜愛。馬蹄蓮有著獨特的魅力,花苞碩大,宛如馬蹄,沒有花瓣的層疊,它的美不張揚、不做作、不俗氣,顯得高雅而清純。

馬蹄蓮挺秀雅致,花苞潔白,宛如馬蹄,葉片翠綠,綴以白斑,可謂花葉兩絕。清吞的馬蹄蓮花,是素潔、純真、樸實的象征。國際花卉市場上已成為重要的切花種類之一。

常用于制作花束、花籃、花環和瓶插,裝飾效果特別好。矮生和小花型品種盆栽用于擺放臺階、窗臺、陽臺、鏡前,充滿異國情調,特別生動可愛。馬蹄蓮配植庭園,尤其叢植于水池或堆石旁,開花時非常美麗。

想要學會馬蹄蓮的養殖方法首先要給其提供肥沃的土壤,保持陽光適宜,掌握澆水以及施肥的方法,除此之外,還要將其擺放在適宜的環境,冬季進行保暖工作。掌握到馬蹄蓮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相信你也可以養殖出茂盛的馬蹄蓮。

1、土壤濕潤

在種植馬蹄蓮時,需要準備濕潤肥沃的土壤,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水功能。一般會選擇將園土和腐葉土、有機肥按照2:2:1的比例進行配制,并且需要在花盆底部鋪上一層爐渣加強其排水透氣功能。

2、適宜溫度

馬蹄蓮適合在22~30℃的溫度中生長,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都會使馬蹄蓮的生理活動減弱,甚至會停止生長不如休眠期。需要控制其生長環境的溫度,讓馬蹄蓮能夠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茂盛生長。

3、及時澆水

馬蹄蓮是喜濕性植物,對于水分需求大,需要及時進行澆水,保持盆土的濕潤。一般在春秋的生長季節,每2天左右澆水一次,注意在馬蹄蓮開花后要慢慢停止澆水,使馬蹄蓮進入夏季的休眠期。冬季也要減少澆水甚至停止澆水,使馬蹄蓮安全越冬。

4、合理追肥

馬蹄蓮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追肥,追肥時要注意控制肥量,施肥過多或者過少都會讓馬蹄蓮生長不良,出現黃葉。一般在春秋季節每半個月左右進行一次追加一次薄肥,肥料以充分發酵的餅肥、豬廄肥最為適宜,肥液不要滴到葉片上,易導致腐爛。

5、充足光照

雖然馬蹄蓮喜歡半陰的環境,但是在其開花期需要注意給予馬蹄蓮足夠光照。光照不足會使馬蹄蓮只長出花苞而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并且花苞也會逐漸變綠枯萎。一般在春秋季節將其放在散射區域接受光照,夏季要注意防曬遮蔭。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馬蹄蓮進行播種繁殖時要先準備好馬蹄蓮種子,隨后將等量配置的草炭土和沙的混合土進行高溫消毒,將其放在花盆中后,再將種子均勻播撒在土里。要保持種子周圍環境在18~24℃,在半月以后馬蹄蓮的種子就會慢慢發芽了。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馬蹄蓮較為常見的一種繁殖方法,一般在十月進行。分株繁殖時需要將馬蹄蓮的頂端進行剪除,只留下30cm左右長的莖干即可,隨后將馬蹄蓮從土中拔出。

將其根部土壤清理干凈以后,把馬蹄蓮分成若干小株,注意不要傷到其根部。隨后將分好的小株種植在準備好的土壤中,20天左右就能長出新根。

分球繁殖

分球繁殖也是花友們較常用的繁殖方法,一般在馬蹄蓮進入休眠期以后進行。進行分球繁殖時,需要先將馬蹄蓮塊莖以外的球形植株全部進行切除,等切下來的小球傷口愈合以后,再重新進行種植,15~20天左右,并會長出新根繼續生長。

禁忌

忌低溫干燥:馬蹄蓮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冬季室內溫度一般不得低于 10℃ 否則影響開花。生長開花期,注意保持盆土濕潤,經常用溫水噴洗葉面,以保持鮮綠清新。

忌煙塵污染:馬蹄蓮牛長開花要求空氣清新,對煙比較敏感。爐灶煤煙、油煙都會使馬蹄蓮生長不良,以致引起黃葉、落花。

忌光照不足:馬蹄蓮生長期間和開花期均喜光照;尤其春節前后開花時節,若光照不足,就會導致抽出的花苞不開而落。

忌通風不良:冬季室內通風不良,常發生介殼蟲為害,并伴隨煤煙病的發生。介亮蟲數量不多時可用軟刷刷掉。煤煙病可用清水擦洗煤煙黑粉;嚴重時噴施1500倍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

病蟲防治

塊莖在休眠期或貯藏過程中易發生腐爛病,可用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塊莖表面,晾干后貯藏。蟲害有紅蜘蛛和薊馬危害,分別用50%乙酯殺螨醇1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噴殺。

馬蹄蓮花有毒,內含大量草酸鈣結晶和生物堿等,誤食會引起昏迷等中毒癥狀。其毒性為塊莖、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咀嚼一小塊塊莖可引起舌喉腫痛。

鮮馬蹄蓮塊莖適量搗爛外敷可治療燙傷。禁忌內服。誤食一點點都會引起嘔吐,但煮過后可以喂野豬,煮過的葉子可以治輕微頭痛,但藥用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注意事項

馬蹄蓮怕煙熏,冬季注意注意不要把花盆放在靠近廚房的油煙的位置,否則極易落葉。矮化的馬蹄蓮更具觀賞價值,只在養護中稍加處理就能辦到。

夏季,在馬蹄蓮進入休眠期換盆時,把多效唑加少量細土拌勻灑在植株周圍,10~15克沒盆,然后澆水就搞定啦!一個周左右,你的植株會變得小巧玲瓏的!

施肥時肥水不能澆在葉片上,長得過快時及時將外部老化葉摘除。夏季,葉子全部枯黃也別擔心,取出塊莖晾干,貯藏,秋季再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