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們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節日。一般而言,春節是指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者臘月二十三、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每一年的春節,都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好運。對于年輕人而言,會遵從傳統的習俗,但也會傾向于以送花的方式來迎接新年以及表達對親朋好友的祝福。

因為,鮮花一直被用來傳達情意,花有花語,能更貼切地表達新一年的期盼;而且,花色絢麗,花姿美麗,能增增添春節的喜慶氣氛。

在春節里紅色是我們最常見的顏色,小娃娃穿的紅色的新衣服、凍得紅彤彤的臉蛋、門口的紅色的對聯、床上貼的紅色的窗花、爐子里烤的火紅的炭火。 

春節送花,色彩要鮮艷,要能體現出全家歡喜,繁榮昌盛的好心意,而且特別強調花的吉祥寓意。

紅色是春節慶典中使用的主要顏色,象征的新年能夠紅紅火火。紅色也是喜悅的象征,這種顏色也象征著美德,真理和誠意。 

在春節我們會跟家人、朋友互贈鮮花來表示自己的心意,但是春節是一個非常注重吉利的節日,過年時很多人化解矛盾的說法就是“大過年的”,送花就是一種祝福的吉利禮物。 

春節到了也代表冬天要過去,春天要來了,百花齊放。每種鮮花都有自己的花語,傳遞著不同的寓意,因此送花一定要清楚花語,以免讓別人誤會你的好意,也會觸霉頭。 

春節送花也會以紅色為主,洋溢著喜慶與熱鬧,與春節的氛圍相得益彰。紅玫瑰、粉百合、紅色康乃馨就是春節送花里最常見的花材了,而且 寓意都很好,送去最真誠的祝福。

在國內外,鮮花都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含義。如在我國,牡丹表示富貴吉祥,百合寓意百年好合。在西方,玫瑰象征愛情,康乃馨則表示傷感或拒絕,單獨送人時必須慎之又慎。菊、蓮和杜鵑,在國內口碑甚佳,在涉外交往中卻不宜用作禮品。

菊花在西方系“葬禮之花”,用于送人便有詛咒之意。蓮花在佛教中有特殊的地位,杜鵑則被視為“貧賤之花”,用于送人也難免發生誤會。

鮮花的色彩豐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對鮮花的色彩有著不同的講究。在我國,紅色的鮮花是最受歡迎的喜慶之花,白色的鮮花則常用于喪禮。

中國人頗為欣賞的黃色鮮花,是不宜送給西方人的,因為他們認為黃色暗含斷交之意。巴西人認定紫色是死亡的征兆,故對紫色鮮花比較忌諱。

中國人講究送花時數目越多越好,雙數吉利。對西方人卻不宜如此,他們認為只要意思到了,一支鮮花亦可勝過一束。只不過男士送鮮花給關系普通的女士時,數目宜單,否則便是指望與人家“成雙成對”了。

每個地區的風俗和文化不同,很多可能同一種花的寓意就有差別。比如,劍蘭有節節高的寓意,比較受武漢人歡迎,茉莉花在普通話中諧音“莫離”,江南一帶的朋友可能比較喜歡。

但在粵語中,茉莉諧音“沒利”,最好別送給廣東、香港的朋友,而劍蘭有“艱難”、“見難”的諧音,有些人也不太喜歡。

另外,大家都喜歡在家中插幾支梅花,別致高雅,很有氣氛。但春節去拜年,最好別送梅花,以免對方產生“走霉運”、“觸霉頭”的聯想,對老板、生意人等,也不適合送梅花。

過年時,有時會看到花攤在賣黃白菊花?難道是用去拜年的?其實不是,一般說來,如果頭一年某一家家中有人故去,則后一年過年時,親朋好友到那家去拜新年,會帶上黃白菊花,其用意和清明拜祭差不多。當然,也有人春節會帶著菊花去祭拜逝去的親友。

另外,菊花也有長壽、高壽的意味,過年時送人用的插花、花籃等,可以用上菊花,但需要與百合、玫瑰、康乃馨等相互搭配,所以單獨拿著菊花到別人家去拜年也是不妥的!

讓微笑,在這一刻綻放。欣喜的心情,如花兒般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