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清明節,為表達對春天萬物復蘇、生命循環的美好期待,常把嬌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用于掃墓。現在,菊花、康乃馨因其素雅的香味和素凈的顏色備受大眾青睞,在歐洲許多國家,菊花也被當作墓地之花。
每當身邊熟悉的親人、朋友離世,便令人唏噓不已,在世的人們總想做點什么以表達緬懷之情,所謂“逝者靈安,生者心慰”。
清明節將至,人們開始準備祭掃上墳,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拋棄傳統的“燒紙”祭掃,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用美麗的鮮花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傳統的清明節為表達對春天萬物復蘇、生命循環的美好期待,常把嬌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用于掃墓。而眼下菊花、康乃馨因其素雅的香氣和干凈的顏色備受大眾青睞,而在歐洲許多國家,菊花也被當作墓地之花。
一般來說,白花的花表示哀悼,選擇白菊花、白百合、馬蹄蓮等用于掃墓是比較合適的。而白玫瑰、梔子花或素色的花則象征著惋惜和懷念。
還有人偏愛蓬萊松、唐菖蒲、排草等樸素、堅韌的植物。黃色的花也能表示哀挽,其中黃菊花的使用最為普遍。
當然,如今掃墓用花也不再拘泥于此,很多人會根據逝者的年齡和喜好來選擇花卉,如勿忘我、黃玫瑰、天堂鳥等。
當然掃墓也不必拘泥于此,可根據逝者的年齡和生前喜好,選擇花卉種類,選擇勿忘我、黃玫瑰、紅玫瑰、天堂鳥等花也可以的。具體的就因人而異了。
清明節用的鮮花多扎制成花束形式。花的色彩要素淡,以白色為主,黃色為輔,點綴以紫色。組成清明節花束的花材可以從以下這幾種中來選擇:馬蹄蓮、康乃馨、唐菖蒲、菊花、孔雀草、玫瑰、勿忘我等。
清明節掃墓用的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一種懷念之情,花色以白為主,如白色的馬蹄蓮、白色或黃色的玫瑰均可,白、黃交錯,加幾枝紫色的勿忘我。
這樣一束花,擺放在親人墓前,寄托了深深思念之情。清明節用的花,不必再去刻意追求花之寓意,運用色彩的語言,足以傳達哀思。
需要注意的是,如無特殊情況,最好不要用帶有濃郁香氣的鮮艷顏色的花,以免給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二,介紹: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
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煙酒、饃、香、紙錢、鞭炮、小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后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至于上墳鮮花一般用多少枝,一般而言,上墳鮮花可以用9枝、12枝以及19枝,但一般而言,上墳鮮花用12枝最好,因為12枝代表深深的思念、深深的哀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