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球(學名:Lobularia maritima (Linn.) Desv.)是十字花科、香雪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木質化,高可達40厘米,全珠銀灰色“丁”字毛,莖自基部向上分枝,葉片條形或披針形,兩端漸窄,全緣。
花序傘房狀,花梗絲狀,萼片長圓卵形,內輪的窄橢圓形或窄卵狀長圓形;花瓣淡紫色或白色,長圓形,頂端鈍圓,短角果橢圓形,果瓣扁壓而稍膨脹,果梗末端上翹。種子懸垂于子房室頂,長圓形,淡紅褐色,室栽培:3-4月開花,露地栽培的:6-7月開花。
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中國河北、山西、江蘇、浙江、陜西、新疆等省區公園及花圃有栽培,供觀賞。香雪球株矮而多分枝,花開一片白色,并散發陣陣清香,引來大量蜜蜂,是布置巖石園的優良花卉。
也是花壇、花境的優良鑲邊材料,盆栽觀賞也很好。香雪球匍匐生長,幽香宜人,亦宜于巖石園墻緣栽種,也可盆栽和作地被等。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質化,但栽培的不論當年生或隔年生均不木質化,高10-40厘米全珠被“丁”字毛,毛帶銀灰色。莖自基部向上分枝,常呈密叢。葉條形或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5-5毫米,兩端漸窄,全緣。
花序傘房狀,果期極伸長,花梗絲狀,長2-6毫米;萼片長約1.5毫米,外輪的寬于內輪的,外輪的長圓卵形,內輪的窄橢圓形或窄卵狀長圓形;花瓣淡紫色或白色,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鈍圓,基部突然變窄成爪。
短角果橢圓形,長3-3.5毫米,無毛或在上半部有稀疏“丁”字毛;果瓣扁壓而稍膨脹,中脈清楚;胎座框常為淡紫色,隔膜白色,半透明,無脈;果梗長7-15毫米,斜上升或近水平展開,末端上翹。種子每室1粒,懸垂于子房室頂,長圓形,長約1.5毫米,淡紅褐色,遇水有膠粘物質。
生長環境:喜冷涼,忌炎熱,要求陽光充足,稍耐陰,宜疏松土壤,忌澇,較耐干旱、瘠薄。喜歡冷涼氣候,忌酷熱,耐霜寒。喜歡較干燥的空氣環境,陰雨天過長,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葉片干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
主要價值:香雪球株矮而多分枝,花瓣淡紫色或白色,并散發陣陣清香,引來大量蜜蜂,是布置巖石園的優良花卉,也是花壇、花境的優良鑲邊材料,盆栽觀賞也很好。香雪球匍匐生長,幽香宜人,亦宜于巖石園墻緣栽種,也可盆栽和作地被等。
繁殖方法:香雪球繁殖方法用種子、扦插都可以,但一般多用種子繁殖,北方地區多為春播,一般是3月在溫室播種育苗。香雪球種子較一般花卉種子發芽快,出苗整齊,發芽適溫為20℃,約5天出苗,3~4片真葉時定植上盆,6月開花。
到夏季炎熱時則生長不良,開花很少,此時要剪除已開過的花枝,加強肥水管理,秋季又可再次盛開。華北和南方地區多為秋播,冷床保護地越冬,翌年3月上盆或定植,4月開花。
香雪球花語和象征代表意義:青清舒暢,甜蜜的回憶。
香雪球還象征著勇敢,因為野生的香雪球生長在環境艱苦的高山上,常人難以得見其美麗容顏。從前,奧地利許多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攀上陡峭的山崖,只為摘下一朵香雪球獻給自己的心上人,因為只有香雪球才能代表為愛犧牲一切的決心。
傳說,在銅鈸山美女雪嬡和球仔是一對相愛的戀人,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他倆在陡峭的七星崗砍柴,猛然刮起一陣狂風,把他倆掀到了深谷。之后,每到春秋,在雪嬡和球仔墜落的谷底,就會開出美麗的香雪球。
栽培技術:基質:香雪球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草炭:珍珠巖:陶粒=2:2:1,或草炭:爐渣:陶粒=2:2:1,或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2:1,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
裝盆:香雪球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移栽:香雪球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修剪方法:在開花的過程中,把殘花帶三片葉剪掉,可以延長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