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越進步,選擇單身的人就越多

很多不著急結婚的女性,自身非常獨立。她們有著令人羨慕的高薪,也有著別人望塵莫及的思想高度。有時面對她們,你甚至想象不到一個男人在她們生命中的必要性。

社會越進步,選擇慎重走入婚姻的女人就越多。她們已經脫離了以前社會女性對男性的物質依賴,由物質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要求。面包我自己有,請給我愛情。如果你連愛情都沒有,我愿意帶著面包自己走。

在婚姻中:男人得到了什么,女人又失去了什么 

女人在婚姻中,懷胎十月,困于廚房家務,埋沒最美的青春。男人卻不為青春所懼,愈老愈值錢。

女人結婚后,依然要白天上班,晚上煮飯、做家務、帶小孩,有工作也有家事的壓力;男人結婚后,他們的生活幾乎沒有變化,反而多了一個清理家務的后備軍。

更別提女人作為一個妻子,得去適應一個完全不同的家庭和面對男人的親友團批評建議……

所有女人都希望找一個能夠分擔家務、體諒妻子、保持忠心、并且公婆通情達理的另一半。但她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種另一半出現的幾率,可能還沒有女性自己創業成功幾率的一半多。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女人越來越專注自己的事業,而不著急結婚了。不結婚的人,即使沒有另一半,生活還是充實而有意義 。

那些不著急結婚的女人,都有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狀態

該看書時看書,該旅行時旅行;看見優秀的人欣賞,看到落魄的人也不輕視;有自己的小生活和小情趣:養動物、種花、畫畫、做Spa……

她們不用想去改變世界,卻努力活出自己。在沒有愛情來臨時,保持最美的狀態;在愛情來臨時,又有能力去擁抱它帶來的一切。

當一個女人物質和精神都很富足,品嘗到了單身自由的滋味、并習慣了這種滋味,那么一個普普通通的婚姻,即使未來的藍圖描繪的再美麗,也很難騙到她了。與其走入婚姻,她們不如只享受戀愛的甜蜜。

我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一個婚前月薪2w,平時吃吃喝喝不心疼,遇上好一點兒的化妝品和包包,也可以買買買的女生,認識了一個似乎可以談婚論嫁的男人。

當男人無意中得知她的花銷時,露出了非常驚訝的表情:“女人啊,皮膚好多喝水就行了,包夠用就好,三天兩頭下館子不衛生,你不會做飯嗎?……你要為我們的以后著想,別那么自私。”女生聽后,當即與男生分手。

她說:“我甘愿為一個收入一般,但勤奮上進的人收斂自己。但不愿意為了一個好逸惡勞,還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的男人,降低自己生活質量。”

在女人的世界里,能走入婚姻的愛情,是可以一起花天酒地、浪蕩奢靡;也能一起細耕慢種,簡單樸素。但起碼的尊重與理解,是她們的底線。

年齡:再也不是能禁錮一個女人的理由 

越來越多有自己思想和追求的女孩,愿意在年輕時選擇忙時打拼事業、閑時享受生活、當她們慢慢步入三十歲的門檻,結婚會變成迫切的事嗎?

渡邊淳一在小說《情人》里寫過這么一句話:女人二十幾歲的時候很怕嫁不出去,上了三十歲,一種女人的倔強便油然而生。

或者說自己獨有的生活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再要改變已經非常不容易。是啊,當女人漸漸習慣一個人的時候,比起對你的依賴,她更依賴于自己原有的生活狀態。

婚姻卻會改變她原本舒服的生活狀態,一個聰明的女人,這時,就會開始核算這場婚姻,到底值不值得。

這個世界能包容所有:當然也包括未婚的人 

這已經不是那個單身要被說:“賺那么多錢有什么用,還不是嫁不出去”的狹隘年代了。

這也已經不是那個不時會有“別人都結婚有小孩了,我也結婚吧”想法的愚蠢年代了。這個世界能包容所有的一切,當然也能包容一個選擇不結婚的女人。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婚姻是一場冒險,不再是一個保障 

王爾德說過:結婚是想象戰勝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戰勝了經驗。的確,在結婚之前,很多女生都會幻想婚后幸福的生活,卻沒有意識到結婚是把今后幾十年的歲月,去交給一個不確定的人。

婚姻是一場巨大的賭博,是輸是贏,要在一生中慢慢展示。在結婚之前,對另一半的幻想,很可能會在結婚后破滅。

曾經,有很多女人認為,婚姻代表著單身狀態的結束。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女人,卻把婚姻當做生活結構改變的開始。與其草草結束,不如慎重開始。對愛的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幸福負責。

結婚本來就不是一個目標

越來越多的女人知道,婚姻不是一個“我發誓要在××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的目標,而是:遇見了愛的人,我們兩個一起努力,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那些走到最后的美好婚姻故事,沒有哪一個起初是被逼迫的。他們都是發于內心,遵從自己的選擇。

遇見了一個愛的人,才開啟一段婚姻生活。所以,請尊重每一個,對婚姻慎重的女人。因為她們,是在對自己、對家人、對下一代負責。

也請珍惜,一個與你結婚的女人。單身那么美好,我有多愛你,才愿意嫁給你,才甘愿站在廚房邊把那堆碗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