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話題無關色情,更沒有黃暴的內容,只是想談一下我聽到的第N個無性婚姻。

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好像是順理成章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你盡力了,他卻沒有回應,并不是對方不饑渴了,只是感覺累了。

小晴,今年快四十了,對她來說即使放開二孩的政策出臺,也已經不是她生育的絕佳時機了。

一個高齡產婦面臨著很多的風險,可能真的是歲月不饒人了,原本她還堅定地想再要一個,可是現在卻慢慢在放棄。

其實在小晴心里,最大的疙瘩不是要不要二胎,而是在她長達三個多月的無性婚姻里,開始讓她慢慢懷疑婚姻的基本定義,她清晰地知道柏拉圖式的愛情不適合她。

現在的她,事業也算可以,但基本就是瓶頸期了。她不是那種有遠大理想的女人,只希望在平淡的流年里有所聲色。

她丈夫與她辦公的地方相隔不過一條馬路,隔著玻璃偶爾還能看見他在會議室里忙碌,真的算是個精英。

身邊的人都羨慕小晴可以住著幾百平的大房子,開著豪車,女兒乖巧懂事,人到中年,該有的都已經有了。

可是無性的婚姻是一個尷尬的問題,你不能告訴身邊的人,這是一個藏在心底的秘密。

倘若你想離婚,旁人還會很難理解,還需要拿塊遮羞布遮遮掩掩。她問過老公好多次,是不是對她沒感情了。老公只是淡淡地說:我很累,連晚上睡覺都是工作。我對什么都沒興趣了,包括女人。

老公無非是想表達,自己對她沒有欲望不是因為對別人有了新的欲望,而是對萬事都已經沒有興趣,除了工作。

感情最大的死穴就是他掏出槍繳械投降,理由不是因為我們錯了,只是因為沒有興趣了。

小晴坦言,我知道婚姻還是要走下去,可是我真的不希望有一天,他有了興趣,不是因為我,到了那天我也老了,無能為力。

早早地結束了彼此的青春,轉變為對一段感情的續存,這似乎成了很多無性婚姻的積蓄形式。

男人和女人,性占據了你的整個青春歲月,但是那些生機勃勃是一定會被歲月帶走的,性是一種本能,不論是藏在你的心里,還是藏在你的身體里。

生活和婚姻中,性都應該是合理存在的,無關信仰,在人類漫長的歲月里,性就是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在我身邊的朋友中,夫妻間沒有性生活的,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人數,而且沒有任何外在的原因。

這是個殘酷又很難以訴說的現實問題,這是人們經歷著卻不樂意的無性生活。

我曾跟身邊一個年紀長一些的朋友聊過這件事,她說如果無性生活可以過得很愉快,完全沒有怨言,那么原因只有兩個:

一是兩個人對于性生活都沒有什么特別大的愿望,也就是說一個人不想,而另一個人也不要。二是他們對于其他方面的追求大過對于性生活的需求,比如一個人對于金錢欲望強烈,那么他很有可能會放棄性而去追求金錢。

所以,我不接受把沒有性生活作為出軌的理由,但是我卻深深地理解那些因為沒有性生活而和解分開的夫妻。

事實上,像小晴這樣的夫妻,已經漸漸變成了這個忙碌城市的縮影了,總是用太忙了、太累了,便囊括了所有的理由,這個理由還成立到你無力反駁,連你都會覺得很合理。

我曾經也會問我老公,你能接受無性婚姻嗎?他說,如果你不是有意為之,而且我依舊很愛你,我會欣然接受。

可是對于年輕人,我真的想說:關于婚姻中的性,且行且珍惜吧。等到你無處言說,進退維谷時,那才是真正最可怕的事。

大概兩三個月前,我看過一篇報道,說日本性科學會在200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有31.9%的夫婦屬于無性婚姻,2006年,增長了2.7個百分點。到了2012年,距離2002年整整十年,已經增加了將近10個百分點。

其實國內,又何嘗不是?夫妻之間沒有夫妻生活,至少在我身邊的朋友中,占據了50%以上,沒有任何外在的原因。

我曾經和一些比我稍長的人討論過:她們說,無性生活能夠非常愉快地相處,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兩個人都對性生活沒有愿望。換言之,一個人不想,另一個人也不要。

另一種是對于其他的需求大于性的需求。比如一個人對金錢的渴望至深,那么他有可能放棄性,而在金錢肆意的生活中繼續享受。

而其他人,不過是在續存而已。像是銀行,有一天,我不希望在你這里安放了,我走了,不是因為別人更合適,是因為你不合適。

所以,我不支持任何以無性婚姻為理由出軌的形式,但是我卻理解那些因為無性婚姻,雙方和解而分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