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露梅(學名:Potentilla fruticosa L.)是薔薇科,委陵菜屬灌木植物,高可達2米,樹皮縱向剝落。小枝紅褐色,羽狀復葉,葉柄被絹毛或疏柔毛;小葉片長圓形、倒卵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綠色,托葉薄膜質,單花或數朵生于枝頂,花梗密被長柔毛或絹毛;
萼片卵圓形,頂端急尖至短漸尖,花瓣黃色,寬倒卵形,頂端圓鈍,比萼片長;花柱近基生,瘦果褐棕色近卵形,6-9月開花結果。
金露梅生性強健,耐寒,喜濕潤,但怕積水,耐干旱,喜光,在遮陰處多生長不良,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壤土、素沙土中都能正常生長,喜肥而較耐瘠薄。
灌木,高0.5-2米,多分枝,樹皮縱向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長柔毛。羽狀復葉,有小葉2對,稀3小葉,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葉柄被絹毛或疏柔毛;
小葉片長圓形、倒卵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0.7-2厘米,寬0.4-1厘米,全緣,邊緣平坦,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兩面綠色,疏被絹毛或柔毛或脫落近于幾毛;托葉薄膜質,寬大,外面被長柔毛或脫落。
單花或數朵生于枝頂,花梗密被長柔毛或絹毛;花直徑2.2-3厘米;萼片卵圓形,頂端急尖至短漸尖,副萼片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至急尖,與萼片近等長,外面疏被絹毛;
花瓣黃色,寬倒卵形,頂端圓鈍,比萼片長;花柱近基生,棒形,基部稍細,頂部縊縮,柱頭擴大。瘦果近卵形,褐棕色,長1.5毫米,外被長柔毛。
繁殖方法:種子催芽用始溫50℃清水浸種,用水量為種子體積的3倍,自然冷卻到室溫,浸種24小時。撈取種子轉至恒溫培養箱,恒溫25℃催芽至20%-80%以上種子露白。
采用落水條播的播種方法,播種期為4月中旬。在播種溝內灌足底水,待水下滲后,下墊1-2厘米培養土。將種子與濕沙按1:2混合,播于播種溝內,覆蓋培養土,厚度約0.2厘米。播種床面覆蓋農用地膜,以利于保濕恒溫。
栽培技術:金露梅雖然比較耐干旱,但充足的水分利于其生長,特別是新移栽的苗更應加強水分管理。春季新移栽的苗在移栽后應馬上澆頭水,3天后澆二水,再過5天澆三水。
三水后,如果苗子葉片直挺,枝梢沒有萎蔫現象,可過半月后再澆1次水,此后可20天左右澆1次透水,每次澆水后要及時進行松土保墑。夏季如果天氣不是過于干旱,可不澆水或少澆水,大雨過后應及時排出圃地內的積水,防止水大爛根。進入秋季后應該控制澆水,防止植株秋發。
一般來說,9月和10月可各澆1次透水。11月底或12月初澆足澆透封凍水,澆水水寧大勿小。翌年春季3月初,及時澆透解凍水,此后每隔20天左右澆1次透水,夏季澆水管理按頭年方法進行,秋末照例澆好封凍水。此后每年的澆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
施肥:金露梅施肥在移栽時可使用經腐熟發酵的圈肥作基肥,每畝用量為4立方米,肥料應均勻撒放,并與栽植土攪拌均勻。進入夏季后,可追施1次尿素,用量為每畝20千克。8月初至中旬,可追施1次磷鉀肥,用量為每畝20千克。
秋末結合澆凍水,可再施用1次農家肥,施用量為每畝2.5立方米,這次肥可淺施。第二年夏季追施1次尿素,入秋追施1次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凍水施用農家肥,用量以頭年的量為準。第三年及以后的施肥方法可參照第二年的方法進行。
病蟲防治:幼苗期主要防治立枯病,在種子發芽出土后,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每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
速生期后,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噴施苗木,以防治食葉害蟲危害。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以防治地下害蟲危害,每隔7天進行1次。
主要價值:該種枝葉茂密,黃花鮮艷,適宜作庭園觀賞灌木,或作矮籬也很美觀。葉與果含鞣質,可提制栲膠。嫩葉可代茶葉飲用。花、葉入藥,有健脾,化濕、清暑、調經之效。在內蒙古山區為中等飼用植物,駱駝最愛吃。藏民廣泛用作建筑材料,填充在屋檐下或門窗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