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酸漿(學名:)是茄科,假酸漿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多分枝。莖直立,有棱條,無毛,高可達1.5米,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有稀疏毛;

花單生于枝腋而與葉對生,花萼5深裂,裂片頂端尖銳,基部心臟狀箭形,花冠鐘狀,淺藍色,漿果球狀,黃色。種子淡褐色,夏秋季開花結果。

原產南美洲。中國南北均有作藥用或觀賞栽培,河北、甘肅、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有逸為野生;生于田邊、荒地或住宅區。該種全草藥用,有鎮靜、祛痰、清熱解毒之效。

假酸漿【異名】水晶涼粉(《貴州草藥》),藍花天仙子、大千生(《云南中草藥》),冰粉(《云南中草藥選》),鞭打繡球、草本酸木瓜(《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苦莪(《廣西藥植名錄》)。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長錐形,有纖細的須根。莖棱狀圓柱 形,有4~5條縱溝,綠色,有時帶紫色,上部三叉狀分枝。單葉互生,草質,連葉柄長4~15厘米,寬1.5~7.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且成皺波狀,側脈4~5對,上面凹陷,下面凸起。

花單生于葉腋,淡紫色;花萼5深裂,裂片基部心形;花冠漏斗狀,徑約3厘米,花筒內面基部有5個紫斑。蒴果球形,徑約2厘米,外包5個宿存萼片。種子小,淡褐色。花期夏季。

一年生直立草本,多分枝。葉互生,具葉柄,莖直立,有棱條,無毛,高0.4-1.5米,上部交互不等的二歧分枝。葉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長4-12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具圓缺的粗齒或淺裂,兩面有稀疏毛;

葉柄長約為葉片長的1/3-1/4。花單生于枝腋而與葉對生,通常具較葉柄長的花梗,俯垂;花萼5深裂,裂片頂端尖銳,基部心臟狀箭形,有2尖銳的耳片,果時包圍果實,直徑2.5-4厘米;

花冠鐘狀,淺藍色,直徑達4厘米,檐部有折襞,5淺裂。漿果球狀,直徑1.5-2厘米,黃色。種子淡褐色,直徑約1毫米。

栽培技術:

管理 : 日照需良好。苗高15~20公分摘心,促使多分側枝。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2~28度C。

施肥 : 培土質以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

繁殖 : 繁殖采播種法,春、秋季均適合播種,但以春季為佳,發芽適溫約20~25度C。

主要價值:假酸漿是一種中草藥,全草入藥,名為假酸漿。葉含假酸漿酮、魏察假酸漿酮;全草含假酸漿甙苦素;根含托品酮、古豆堿。全草具有鎮靜、祛痰、清熱、解毒、止咳功效,治精神病、狂犬病、感冒、風濕痛、疥癬等癥。

種子入藥,名為假酸漿籽。含油18.6%,其中飽和脂肪酸11.1%、亞油酸20.8%、油酸64.4%及不皂化物質(豆甾醇、谷甾醇)0.83%。有清熱退火、利尿、祛風、消炎等功效,治發燒、風濕性關節炎、瘡癰腫痛等癥。花入藥,名為假酸漿花。祛風,消炎。治鼻淵。

食用價值:假酸漿也是制作涼粉(又稱冰粉)的原料。將假酸漿種子用水浸泡足夠時間后,濾去種子,加適量的凝固劑(如石灰水等),凝固一段時間后便制成了晶瑩剔透、口感涼滑的涼粉,是一種消炎利尿、消暑解渴的夏季保健食品。

云南省嵩明縣用假酸漿子制作木瓜水(當地人常喝的一種飲品);以四川為首的西南地區吃的冰粉的主要食材也是假酸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