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潛規則》一書中有說過一句話:在婚姻里,誰也不是誰的救世主,誰也改變不了誰,只有精神上的完全信任和理解,這段婚姻才能維持下去。
婚姻不光是兩個相愛的人的結合,更是兩個人三觀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個人的生活習慣、語言習慣不同。
三觀契合的人,即使兩個人之間語言不通也是可以做到“嫁給愛情,無怨無悔”,但是,如果兩個人三觀完全沒有契合點,那樣的婚姻生活真的就是舉步維艱了。
就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女子連生兩女后被逼再生娃,氣到報警。》
里面的兩夫妻完全對待孩子這件事就是兩個極端的態度:一個重男輕女,在有兩個女兒的情況下還要妻子生個兒子出來;一個反對再生三胎,卻被逼無奈選擇報警。
不管最后的結果如何,這段婚姻最后的結果都不會太好,在對待孩子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兩夫妻的三觀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樣的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并不需要去追究是誰的錯,只是兩個人在某些事情上無法達成一致,你不理解他,他不懂你。最大的錯就是兩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合在一起。
小M是家里嬌生慣養長大的女孩子,大學的時候談了一個男朋友,家里是農村的。小M 第一次去男生家是帶著自己的父母一起,因為她知道父母的人生閱歷是比自己要多的,雖然自己有自己的主見,但是結婚這件事還是希望有父母的認可和祝福。
他們一家人從飛機換到汽車再換到農用三輪車,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后終于到了男生家。
一路上和三輪車的司機聊天,小M一家了解到:男生是他們村第一個被送進縣城讀書,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而且他們家的房子是村里最好的、也是唯一一個家里專門有房間用來給孩子讀書學習的。
都說鄉下的婆婆都是不好相處的,但是小M一家人在男生家住了大半個月,發現婆婆家完全是不一樣的。婆婆夫妻兩個每天早上起來,婆婆就在廚房做好飯菜,公公在地里干完活回來第一時間就會跑到廚房幫忙,吃完飯洗碗的工作歸公公,擦桌子歸小M男朋友。
公公是有抽旱煙的習慣,但是小M發現公公跟自己的父母聊天的時候,從來不會抽煙,也會順著父親喝茶的習慣,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接受起來也快。
回家的路上,小M的爸爸對她說:只要你喜歡你就嫁吧,這半個月的時間我們也看到了,這個男孩子家父母是很有想法、很有遠見的人。
在城里來說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都不多,家庭和睦,不固步自封,最重要和你的習慣都很像,雖然他們家現在條件不怎么好,但是窮只是一時的。結婚最重要的就就是精神層面的門當戶對,愛情不會一直美好,能維持婚姻的除了愛情還需要雙方的懂得和尊重。
人們總覺得那些嘴上說著“三觀不合”就分手的女生是小題大做,是作天作地,但是只有那些相處過的人才懂得其中的痛苦。
比如你想吃法餐想吃牛排,但是對方就喜歡路邊攤喝酒擼串,兩個人都沒錯,但是你們兩人就是吃不到一塊。
好你說包容,一次、幾次包容可以,但是次次包容總會累得,總會有矛盾爆發的時候,他說你奢侈、說你裝、說你愛慕虛榮,你覺得還是沒關系嗎?你喜歡賺錢喜歡上進,而你的男人卻安于現狀、說你滿臉欲望、虛榮拜金,你覺得沒關系嗎?兩個人根本就過不到一塊去,你還是覺得沒關系嗎?
精神層面的門當戶,不是非得要對方完全跟隨你的腳步,去吃法餐、去賺錢,至少他應該給你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