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又名夜香木蘭,原產中國南部。
植株: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全株各部無毛;樹皮灰色,小枝綠色,平滑,稍具角棱而有光澤。
葉:革質,橢圓形,狹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7-14(-28)厘米,寬2-4.5 (-9)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稍起波皺,邊緣稍反卷,側脈每邊8-10條,網眼稀疏;葉柄長5-10毫米;托葉痕達葉柄頂端。
花:花梗向下彎垂,具3-4苞片脫落痕。花圓球形,直徑3-4厘米,花被片9,肉質,倒卵形,腹面凹,外面的3片帶綠色,有5條縱脈紋,長約2厘米,內兩輪純白色,長3-4厘米,寬約4厘米;雄蕊長4-6毫米,花藥長約3毫米,藥隔伸出成短尖頭;
花絲白色,長約2毫米;雌蕊群綠色,卵形,長1.5-2厘米;心皮約10枚,狹卵形,長5-6毫米,背面有1縱溝至花柱基部,柱頭短,脫落后頂端平截;
果:聚合果長約3厘米;蓇葖近木質;種子卵圓形,高約1厘米,內種皮褐色,腹面頂端具側孔,腹溝不明顯,基部尖。花果期:花期夏季,在廣州幾全年持續開花,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夜合花原產中國。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強,耐陰,好肥。喜生長在溫暖濕潤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中。宜排水良好,肥沃、微酸性砂質土壤,忌石灰質土壤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氣候。
花朵開放時間短,每朵僅開1-2天,往往清晨開放,晚上閉合,故名夜合花。香味幽馨,入夜更烈。開花期適溫為22-25℃,低于20℃開花延緩。
主要價值:本種枝葉深綠婆娑 ,花朵純白,入夜香氣更濃郁。為華南久經栽培的著名庭園觀賞樹種。花可提取香精,亦有摻入茶葉內作熏香劑。根皮入藥,能散瘀除濕,治風濕跌打,花治淋濁帶下。
通常栽植于庭園中或為行道樹。木材耐水濕,可制作家具;樹皮含鞣質,纖維可制人造柏;種子可榨油;樹皮及花能藥用,有安神、活血、止痛之效;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夜合花樹姿小巧玲瓏,夏季開出綠白色球狀小花,晝開夜閉,幽香清雅,在南方常配植于公園和庭院中,南京地區常以盆栽觀賞,用它點綴客廳和居室。
栽培技術:喜濕潤、肥沃土壤,耐蔭,多生于海拔600~900m的常綠闊葉林下,對有毒氣體抗性較差。通常用靠接法或高空壓條法繁殖。嫁接以紫玉蘭、火力楠、木蓮等為砧木;
高空壓條繁殖在早春天氣轉暖后或秋天進行,生根后移入苗圃育成大苗,方可定植。近年也常用扦插繁殖,以一年生至二年生幼苗上剪穗沙插,成活率可達90%。
盆栽有用山泥最好,忌用石灰質土壤栽培,一定要土壤酸性,PH為5.5至8.5。家庭栽植也可用菜園土6份,河沙4份,加半羹匙黑礬混合使用。 夜合花4月中旬出室后放置散光處養護,透光率達30至40%為宜。春季2至3天澆水一次,北方春天干燥,易引起葉子發黃,故要每隔兩三天連續澆礬肥水三四次。
夏季宜半陰,經常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入秋后,要少澆水。逐漸增加光照,使植株充實。秋季對枯枝和錯位枝加以修剪整形。冬季入室置于陽光不直射的地方,白天保持10至12℃之間,晚間不低于5℃,不高于10℃以上,以免對冬眠不利,影響翌年開花。
冬季保持盆土微濕即可。在生長期,每隔15天左右追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液。花期前停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促花大香濃。入冬進室養護不需要施肥。
花語:愉 悅,歡聚,親密友好,夫妻相愛!
夜合花亦稱“合歡”,象征著幸福美滿的婚姻。圖中一枝夜合花斜逸而出,花朵半開半合,輕勾淡染,清雅絕塵。由于突出表現了光影的明暗、色調的深淺對比,花葉的輪廓和筋脈顯得非常具有立體感,除了寓意美好之外,更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和觀賞性。
夜合花的傳說:納蘭容若生前的南樓前有兩株夜合花,傳說是他生前親手種下的。納蘭容若生前非常喜歡這兩棵樹,生前的最后一首詩也是作的《夜合花》,甚至納蘭容若的好友在寫給納蘭容若的祭文中也寫道:夜合之花,分詠同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