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有過這種經歷:半夜睡得正香,小腿抽筋疼醒了;游泳游著正開心,小腿抽筋疼慘了。抽筋發作時疼痛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往往把人痛醒,有好長時間不能止痛,且影響睡眠。
很多人覺得腿抽筋是因為缺鈣,補一下鈣就可以治療。那么,抽筋的原因真的這么簡單?
抽筋的原因,可不只是缺鈣,缺鈣確實容易引起“抽筋”,但“抽筋”不全都是缺鈣引起的。常見的“抽筋”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寒冷的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最常見直接誘因,可直接刺激引起腿部肌肉強烈收縮和血管突然痙攣。
過度疲勞
白天腿部的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而造成疲勞,夜間肌肉緊張的狀態未得到改善,過多的代謝產物未能及時代謝掉,它的刺激可以引起小腿抽筋。
缺鈣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由于老年人鈣質吸收能力減弱以及鈣質流失明顯,兒童及孕婦體內鈣因機體消耗過多鈣,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
睡姿不當
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于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和血供不足。
動脈粥樣硬化
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或血栓時,會導致肢體的血流不暢,無法及時帶走肢體代謝的廢物,而容易導致抽筋。
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時,全身處于緊張狀態,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松的時間太短,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縮與放松難以協調,從而引起小腿肌肉痙攣。
此外,如果你運動時間長且運動量大,出汗多,不巧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時,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導致代謝廢物堆積。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環不好,也很容易發生痙攣。
各種抽筋如何應對?
一旦發生抽筋,人們常以捶、揉、按等動作來緩解,但這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循環,并無法拉開肌肉,會造成后續的酸痛、不適。因此,抽筋急性發作時,要根據部位不同,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
手指
握緊拳頭,然后用力伸張,迅速重復數次,直至復原為止。
手掌
手指交叉握緊,反轉掌心向外,用力向前伸展,多次運動后即可復原。或用另一手握住抽筋的手掌,用力后彎直至復原。
上臂
握拳屈肘,使前臂貼近上臂,再用力伸直,持續此動作直到復原為止。
腳趾
腿伸直,用抽筋的腳趾抵住另一只腳的腳跟,抬起未抽筋的腳,盡力向后壓抽筋的腳掌。也可用手握住抽筋的腳趾,用力往相反方向伸展。
小腿
臨床上以老年人小腿腓腸肌抽筋最常見,且多發生于夜間熟睡時,連續發作會影響睡眠。
夜間發作時,需立刻坐起,把腿伸直,然后雙手用力將腳掌往腳背方向掰,或馬上下床走動,忍痛用患側足前掌向下蹬地。
運動時發作,可用手頂住膝關節,另一手用力拉腳,盡力伸展腓腸肌。
大腿
彎曲膝蓋,置于胸前,雙手抱住小腿,用力收縮數次,然后將腿伸直,如此反復多次即可。
腹肌
平躺或倚墻做背部伸展運動,以拉長腹肌,反復多次即可。
胯部
男性在受到驚嚇或緊張時,容易產生胯部抽筋。此時應雙腳分開做深蹲動作,深蹲時以手掌撐地,盡量將臀部上提,反復數次即可。
好花網總結五個小方法可防抽筋:
1、經常鍛煉身體,防止肌肉過度疲勞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預備活動,伸展開腿部、腰部、背部、頸部和兩臂的肌肉。增加運動量不可過急,應該遵守每星期增加10%運動量的原則。
2、多喝水,少飲酒
2018年7月,發表在《家庭醫學年鑒》的一項法國和瑞士學者進行的對照研究發現,酒精消耗與60歲以上患者夜間腿部抽筋之間密切相關,提示減少酒精消耗有助于預防抽筋的發生。
經常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運動或勞作時出汗量大,需及時補充液體以避免脫水。但是注意在短時間內不可一次過量補水,因為大量液體可能會稀釋血液中鈉的濃度,這樣也會導致各抽筋。
3、注意飲食平衡,補充鈣劑
老年人由于胃腸道功能減退,對鈣的吸收能力下降,應當適當補充鈣劑。
除了通過藥物,特別建議從飲食中補充各種必需的營養成分。膳食中重點是補充電解質(鉀、鈉、鈣、鎂),其中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綠葉蔬菜、芝麻醬、海帶、豆腐等。
4、注意保暖,適當拉伸
特別是夜里抽筋的人,在寒冷的冬天,應該注意保暖。睡前可用熱水燙腳,并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這樣有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建議在睡覺前伸展一下肌肉,尤其是容易抽筋的肌肉部位。
5、注意睡姿
盡量不要長時間仰臥或俯臥,可以避免小腿肌肉長時間放松導致的肌肉攣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