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花(拉丁文名: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又名野姜花,是姜科姜花屬的淡水草本植物,高1-2米,花序為穗狀,花萼管狀,葉序互生,葉片長狹,兩端尖,葉面禿,葉背略帶薄毛。
不耐寒,喜冬季溫暖、夏季濕潤環境,抗旱能力差,生長初期宜半陰,生長旺盛期需充足陽光。土壤宜肥沃,保濕力強。
姜花有清新的香味,放于室內可作天然的空氣清新器。色澤圓融,一般為白色花朵。盆栽可供觀賞,白色花卉如蝴蝶,所以又稱蝴蝶姜、白蝴蝶花等。原產亞洲熱帶,印度和馬來西亞的熱帶地區,大概在清代傳入中國。另外,姜花是古巴和尼加拉瓜的國花。
莖高1-2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4.5-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急尖,葉面光滑,葉背被短柔毛;無柄;葉舌薄膜質,長2-3厘米。
穗狀花序頂生,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4-8厘米;苞片呈覆瓦狀排列,卵圓形,長4.5-5厘米,寬2.5-4厘米,每一苞片內有花2-3朵;花芬芳,白色,花萼管長約4厘米,頂端一側開裂。
花冠管纖細,長8厘米,裂片披針形,長約5厘米,后方的1枚呈兜狀,頂端具小尖頭;側生退化雄蕊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厘米;唇瓣倒心形,長和寬約6厘米,白色,基部稍黃,頂端2裂;花絲長約3厘米,花藥室長1.5厘米;子房被絹毛。
主要價值:姜花的根莖及果實入藥,根莖中藥名為路邊姜, 味辛,性溫。根莖冬季采收,除去泥土及莖葉后曬干;具溫中健胃、解表、祛風散寒、溫經止痛、散寒等功效,主治風寒表證、風溫痹痛、外感頭痛、身痛、風濕痛、脘腹冷痛、跌打損傷等。
果實中藥名為姜花果實,味辛,性溫。果實秋冬兩季采收,剪下果穗曬干;具溫中健胃、解表發汗、溫中散寒、止痛等功效,主治脘腹脹痛、寒濕郁滯等。臺灣民間相傳姜花的根莖,具散寒、除風、治頭痛、跌打損傷等功效 ,花則能治失眠。
花美麗,白色,芳香,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也可配植于小庭院內,十分幽雅耐看。其花可食,是一種新興的綠色保健食用蔬菜。
姜花除作切花外,也可用于園林中,如可成片種植,或條植、叢植于路邊、庭院、溪邊、假山間,開花期間似一群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爭芳奪艷,無花時則郁郁蔥蔥,綠意盎然。根莖還可藥用,有溫中散寒、止痛消食之功效。亦可浸提姜花浸膏,用于調合香精中。
姜花花語:將記憶永遠留在夏天。
常被認為是巨蟹座的守護花,帶來居家的幸福因素,可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形似蝴蝶,只有一天壽命,原產印度。綠色中南海經中點點白花,飄浮著沁人心脾的芬芳,仿佛遠離塵世的高潔雅士。
愛它的恬淡,它的簡單,它的與世無爭,情有獨鐘。
姜花象征純樸。它一枝挺拔,一個花苞開出五、六朵潔白泛黃的花兒,每朵有三片花瓣,宛如翩翩白蝶,聚集于翡翠簪頭,從朝到暮,噴放清香。故歐美把姜花稱作“蝴蝶百合”。
傳說:據說西方有些男士,當他要向小姐求婚之際,特意給她獻上一束紅玫瑰,以祈得到她的默許。在嶺南的水鄉地帶,種植姜花頗多,不少豆蔻初開的兒女,他或她,憑著一顆純樸無邪的心,隨手摘下幾枝姜花,送到心上人的家里去。
人說牡丹象征寶貴,我道姜花象征純樸。也許由于姜花蘊含著純樸的氣質,至今為政清廉、高風亮節者賞之;一筆在手,舞文弄墨者贊之;即使終年勞頓、寂寂無聞的下里巴人也愛之。如果留心觀察一下,在城鎮街頭上,許多家庭婦婦去市場買菜時,常順便買幾枝回家里擺設。
那怕是花花世界的香港,每逢夏秋之間,幾乎所有花店、花攤都有姜花出售,它的價格比劍蘭、菊花、康乃馨便宜一半有多,采購者絡繹不繼。有些出租汽車司機,也用個小瓶在車廂內插上一兩枝,借以享受一下它那清新的香味。
姜花并非中國的特產,而是從世界引進的洋花之一,其老家是印度和馬來西亞的熱帶地區。大概在清代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