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樹,拉丁學名: Catalpa ovata G. Don. (《Flora of China》)。梓(植物名實圖考引本草經),別名:楸(長編),花楸、水桐、河楸(河南經濟植物志),臭梧桐(東北植物檢索表),黃花楸(云南造林樹),水桐楸(湖南衡山),木角豆(杭州藥用植物志)。

梓樹為紫葳科梓屬喬木植物,高達15m。樹冠倒卵形或橢圓形,樹皮褐色或黃灰色。梓樹樹體端正,冠幅開展,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秋冬莢果懸掛,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可作行道樹、綠化樹種。嫩葉可食;根皮或樹皮、果實、木材、樹葉均可入藥劑;木材亦可作家具。

梓樹,紫葳科,梓屬。屬于落葉喬木,一般高6米,最高可達15米。樹冠傘形,主干通直平滑,呈暗灰色或者灰褐色,嫩枝具稀疏柔毛。

圓錐花序頂生,長10-18厘米,花序梗,微被疏毛,長12-28厘米;花梗長3-8毫米,疏生毛;花萼圓球形,2唇開裂,長6-8毫米;花萼2裂,裂片廣卵形,頂端銳尖;花冠鐘狀,淺黃色,長約2厘米,二唇形,上唇2裂,長約5毫米,下唇3裂,中裂片長約9毫米,側裂片長約6毫米,邊緣波狀,筒部內有2黃色條帶及暗紫色斑點,長約2.5厘米,直徑約2厘米。

蒴果線形,下垂,深褐色,長20-30厘米,粗5-7毫米,冬季不落;葉對生或近于對生,有時輪生,葉闊卵形,長寬相近,長約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常3淺裂,葉片上面及下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于無毛,側脈4-6對,基部掌狀脈5-7條。

葉柄長6-18厘米;種子長橢圓形,兩端密生長柔毛,連毛長約3厘米,寬約3毫米,背部略隆起。能育雄蕊2,花絲插生于花冠筒上,花藥叉開;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狀。花柱絲形,柱頭2裂。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梓樹有素白色的圓錐形花冠,內分布著紫色斑點區域和兩道黃色虛線粗條紋,這種黃心紫蕊白瓣的獨特花型,顯得異樣的雅而不俗,清新嫵媚。清風拂過,優雅的花朵在微微晃動,露出令人心動的含笑,仿佛可以聆聽到它輕柔漫妙的花語,深情而悠然地淺唱低吟。

梓樹在花香迷蒙,在思念感傷中,對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潮起潮落有了更飽滿含蓄的感情釋懷與寄托。默默無語的梓樹花散發出淡淡幽香如似水柔情,使迷茫浮躁的心漸漸的于平靜淡然,帶來輕叩心扉的無限溫柔,在風中清雅的低調完美著。

生長環境:適應性較強,喜溫暖,也能耐寒。土壤以深厚、濕潤、肥沃的夾沙土較好。不耐干旱瘠薄。抗污染能力強,生長較快。可利用邊角隙地栽培。 

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低山河谷,濕潤土壤,野生者已不可見,多栽培于村莊附近及公路兩旁。

梓樹樹體端正,冠幅開展,葉大蔭濃,春夏滿樹白花,秋冬莢果懸掛,形似掛著蒜苔一樣,因此也叫蒜苔樹,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

該種為速生樹種,可作行道樹、庭蔭樹以及工廠綠化樹種。木材白色稍軟,可做家具,制琴底;葉或樹皮亦可作農藥,可殺稻螟、稻飛虱。

栽培管理:種子發芽后,要注意扯草,苗高7-10cm時勻苗,每隔7-10cm,有苗1株,并行,耕除草、追肥1次,在6-7月再行中除1次。第2年春季中除草、追肥1次。移栽后的3-5年內,每年都要松穴除草3次,在春、夏、冬季進行。并自第3年起每年冬季要適當剪去側枝,培育主干,以利生長。在封林以后,即可不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