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茉莉(Brunfelsia latifolia Benth.)屬茄科鴛鴦茉莉屬常綠矮灌木,是華北夏季露天擺放和冬季室內布置的優良盆栽花卉。鴛鴦茉莉高50至100厘米,單葉互生,花大多單生,少有數朵聚生的。花冠呈高腳碟狀,有淺裂,花期4月至10月,單花開放5天左右。
多年生常綠灌木,是華北夏季露天擺放和冬季室內布置的優良盆栽花卉。植株高約70~150厘米,盆栽經矮化后,株高可降低到30cm~60cm。莖皮成深褐色或灰白色,分枝力強,周皮縱裂。單葉互生,長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具短柄,口十面草綠色。葉長5~7厘米,寬1.7~2.5厘米,紙質,腹面綠色,背面黃綠色,葉緣略波皺。
花單朵或數朵簇生,有時數朵組成聚傘花序。花冠成高腳碟狀,有淺裂。花冠直徑4cm~5cm,花萼呈簡狀,雄蕊和雌蕊座落在花冠中心的小孔上。花單生或2~3朵簇生于葉腋,高腳碟狀花,花冠五裂,花瓣鋸齒明顯。花初含苞待放時為蘑菇狀、深紫色,初開時藍紫色,以后漸成淡雪青色,最后變成白色,單花可開放3至5天。花香濃郁,香味也不同于普通的茉莉花香。
生長習性:
鴛鴦茉莉原產于中美洲及南美洲熱帶,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其耐寒性不強,生長適溫18—30℃,不宜低于10℃;喜半陰、通風的環境,室內栽培至少要有4小時的光照,在充足的日照條件下開花繁茂;耐半蔭,耐干旱,不耐澇,不耐瘠薄。在華東、華北地區作溫室盆栽,要求基質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夏季經常補充礬肥水,才能使葉色濃綠光亮,枝茂花繁。
鴛鴦茉莉花色艷麗且具芳香,適宜在園林綠地中種植,也可置于盆栽觀賞。鴛鴦茉莉觀賞性強、易栽養、易繁殖。鴛鴦茉莉由于不同的開花期,呈現出一樹兩色花,同時具有茉莉的香味,因而成為重要的盆栽觀賞花卉。鴛鴦茉莉葉色翠綠,花色紫、藍、白相間,芳香而濃烈,人們常用其來裝飾美化庭院、陽臺、窗臺、走廊等處,清雅宜人。
花 語——開花有先后,在同一植株上同時能看到不同顏色的花,故得名“雙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為“昨天、今天、明天”,這形象地描繪出其花色的特殊變化。小花初開時深藍色(昨天),后變為淺紫色(今天),最后變成白色(明天)。
用 途——主要做室內觀賞植物,花期長,可多次開花,花有芳香。
繁殖:
扦 插——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
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上一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基質選擇建議使用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溫度保持20℃~30℃,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適當進行噴霧,每天3~5次,根據氣候增減。遮光50~80%。
壓 條——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后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像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