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木(Delonix regia)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豆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冠寬廣。二回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夏季開花,總狀花序,花大,紅色,有光澤。莢果木質,長可達50厘米。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

鳳凰木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國樹,也是廈門市、臺灣臺南市、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樹,廣東省汕頭市的市花,民國時期廣東湛江市的市花,汕頭大學、廈門大學的校花。

鳳凰木植株高大,由于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蔭樹的角色。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須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

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世界各熱帶、暖亞熱帶地區廣泛引種。中國臺灣、海南、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有引種栽培。

在美國,鳳凰木可以生長在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南部的瑞歐格蘭山谷(Rio Grande Valley)、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地區、夏威夷州、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和關島,亦廣泛生長在加勒比海地區。

鳳凰木為高大落葉喬木,無刺,高達20余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樹冠扁圓形,分枝多而開展;小枝常被短柔毛并有明顯的皮孔。淺根性,但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抗空氣污染。萌發力強,生長迅速。

生長習性:

鳳凰木為熱帶樹種,種植6~8年開始開花,喜高溫多濕和陽光充足環境,生長適溫20~30℃,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于10℃。以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為宜;怕積水,排水須良好,較耐干旱;耐瘠薄土壤。一般1年生高可達1.5~2米,2年生高可達3~4米,種植6~8年始花。

在中國華南地區,每年2月初冬芽萌發,4~7月為生長高峰,7月下旬因氣溫過高,生長量下降,8月中下旬以后氣溫下降,生長加快,10月份后生長減慢,12月~翌年1月份落葉。

鳳凰樹樹冠高大,花期花紅葉綠,滿樹如火,富麗堂皇,由于“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故取名鳳凰木。是著名的熱帶觀賞樹種。在我國南方城市的植物園和公園栽種頗盛,作為觀賞樹或行道樹。

樹脂能溶于水,用于工藝;木材輕軟,富有彈性和特殊木紋,可作小型家具和工藝原料。鳳凰木的豆莢在加勒比海地區被用作敲打樂器,稱為沙沙(shak-shak)或沙球。

花語:鳳凰木(Delonixregia),取名緣于“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花語為:離別、思念、火熱青春

在臺灣,于1897年引入,鳳凰木因在6月大量開花,常與蟬鳴并列為畢業的象征。鳳凰花為臺灣臺南市市花,以與“凰鳳城”之別名相稱;國立成功大學以鳳凰為其校花。

鳳凰木在汕頭也稱為“金鳳花”,亦同時是汕頭市的市花。鳳凰樹曾經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市樹,但因鳳凰樹在1990年代中后期連續多年爆發嚴重的尺蠖蟲災而被大量砍伐,其市樹的位置后被攀枝花樹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