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學名:Sedum lineare Thunb.)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無毛。莖高10-20厘米。3葉輪生,少有4葉輪或對生的,葉線形,先端鈍尖,基部無柄,有短距。花序聚傘狀,頂生,疏生花,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萼片線狀披針形。蓇葖略叉開,花柱短;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產中國云南、四川、貴州、廣東、湖南、湖北、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生于低山或平地草坡上。日本也有。全草:甘、微酸,涼。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痛,退黃。用于咽侯痛,肝炎、癰腫瘡毒,毒蛇咬傷,纏腰火丹,燒、燙傷。
花序聚傘狀,頂生,疏生花,寬4-8厘米,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另有2-3分枝,分枝常再2分枝,著生花無梗;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1.5-7毫米,不等長,不具距,有時有短距,先端鈍;花瓣5,黃色,披針形,長4-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稍狹;雄蕊10,較花瓣短;鱗片5,寬楔形至近四方形,長0.5毫米,寬0.5-0.6毫米。
佛甲草適應性強,不擇土壤,可以生長在較薄的基質上,其耐干旱能力強,耐寒力亦較強。夏天屋頂溫度高達50-55℃、連續20天不下雨,該草也不會死亡,在中國北方栽培,春、夏、秋三季長勢都很好,在嚴寒期地上部莖葉凍枯,處于休眠期,翌年土壤一解凍即萌發新芽,早春即能覆蓋地面。
栽培技術:
栽植后,要求保持土壤濕潤,及時補充水分,大概2-3天灌或噴1次水,2-3天植株即可恢復正常生長,便進行日常管理。因為佛甲草生長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抗病蟲害。所以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根據不同質地的土壤進行施肥,每次施15千克/667平方米,全年大概施肥2-3次;根據不同的地溫和氣溫,進行灌水,要求每次要灌透灌足,全年大概4-5次。
在土壤上凍前,即11月20號左右,進行封凍水灌溉,以利于佛甲草在露地順利過冬。第二年春季土壤化凍后,澆返春水并及時拔除田間雜草(2次到3次),以免田間雜草蔓延,操作不便。另外,因為佛甲草生長速度快,地塊的封閉性強,以免在日后操作時易踩壞植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佛甲草基本無病蟲害,不需要進行防治工作。
佛甲草是一種耐旱性好的多漿綠草種,用于層頂綠化,采用無土栽培,負荷極輕,可取代傳統的隔熱層和防水保護層。佛甲草耐旱性能超強,即使在炎熱夏季,在干旱的屋頂上也無需澆水,耐旱時間可長達1個多月。
佛甲草種植在屋頂5厘米厚的基質中,不用人工澆水施肥,只利用天然降水仍生長良好。即使在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基質與佛甲草全部被凍成一體,但并未凍死,只是莖、葉變成深褐色;種植基質無需太厚,5厘米即可滿足其生長所需,因為作為淺根系網狀分布的草種,根系弱而細,扎根淺、平面生長、網狀分布,無穿透防水層能力,不破壞屋面結構。
佛甲草是優良的地被植物,它不僅生長快,擴展能力強,而且根系縱橫交錯,與土壤緊密結合,能防止表土被雨水沖刷,適宜用作護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