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蓮(學名:Passiflora caerulea L.),為多年生常綠攀緣木質藤本植物,是一種芳香可口的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譽。又名受難果、巴西果、藤桃、熱情果、轉心蓮、西洋鞠,轉枝蓮、洋酸茄花,時計草。
西番蓮花果俱美,花大而奇特,既可觀花,又可賞果,是一種十分理想的庭園觀賞植物。
西番蓮莖圓柱形并微有棱角,無毛;葉紙質,基部心形,掌狀5深裂,中間裂片卵狀長圓形,兩側裂片略小,無毛、全緣;聚傘花序退化僅存1花,與卷須對生,花大,淡綠色;漿果卵圓球形至近圓球形,熟時橙黃色或黃色;種子多數,倒心形,長約5毫米。花期5-7月。
據測定,西番蓮果實含有超過135種以上的芳香物質,最適于加工成果汁,或與其它水果(如芒果、菠蘿、番石榴、柑橙和蘋果等)加工混配成混合果汁,可以顯著地提高這些水果汁的口感與香味;可以做雪糕或其它食品的添加劑以增進香味,改進品質。
原產于巴西,后來在南美、南非、東南亞各國、澳洲和南太平洋各地區都有種植。
生長習性:西番蓮屬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向陽及溫暖的氣候環境。西番蓮的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房前屋后、山地、路邊均可種植,但以富含有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向陽園地生長最佳,忌積水,不耐旱,應保持土壤濕潤。
西番蓮主要有黃果種、紫果種、綠果種及黃果與紫果雜交種四大品種。西番蓮主要種植黃果種和紫果種。
紫果種的果實果皮是紫紅色,枝蔓青綠色,適宜于夏季涼爽,海拔300至500米高的地方種植,而不適宜夏季高溫天氣的珠江三角洲或以南地區栽培。
黃果種適應性較強,果實較大,產量較高,品質優,出汁率較高,但耐寒性較差,有些品種還有自花不實現象,需要人工輔助授粉。提倡種植黃果西番蓮,主栽品種都是華南農業大學從世界各地引入后進行選育種培育出來的。主要有二類,一類是需人工授粉的華陽、汕黃或長黃、選1等品種。另一類是自然結實品種,如選511。
主要價值:據專家分析測試,西番蓮果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原糖、多種維生素和磷、鈣、鐵、鉀等多達165種化合物以及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其中維生素含量1345(1·U/100G),是抗癌的有效成份,菸酸含量1.7毫克/100G,對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作用。
西番蓮果實成熟后氣味芬芳,如切開則香氣四溢、沁人肺腑,且果內有大量果瓤和果汁,食之甜酸可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腦,特別適宜加工成果汁、果露、果醬、果凍等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滋補健身、有助消化的產品。
西雙版納生產的西番蓮果汁飲料已暢銷國內外。西番蓮的種子含油量高達21.7%-25.25%,油質可與葵花油相媲美,是優質的食用油。西番蓮的根、莖、葉均可入藥,有消炎止痛、活血強身、降脂、降壓的療效。此外,西番蓮果皮還是很好的飼料。
西番蓮在歐洲是頗盛名的草藥,用于治療失眠和焦慮不安。16世紀,西班牙探險家在秘魯和巴西的印第安部落中第一次遇見西番蓮,并將它帶入歐洲。印第安人認為西番蓮是最好的鎮定劑。現代醫學認為,西番蓮富含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160多種有益成份。
其中豐富的天然活性成分類黃酮是減除煩躁和緩減壓力的基本元素,其卓越的舒壓功效,有助入睡。源自純天然的鎮靜作用,順應身體自然機制理療,完全沒有普通安眠藥或鎮靜藥劑令肝腎受損、頭暈、頭痛、記憶力衰退等副作用。
西番蓮有多種健康功效:天然的鎮定劑,松弛、鎮定神經效果特佳;治療失眠,誘導自然入睡和深度睡眠,消除頭痛,暈眩等現象;舒緩焦慮緊張、抑郁寡歡、神經緊張所引起的頭痛、胃痛、尿頻、心慌;改善因神經緊張所引起的肌肉痙攣、抽搐、疼痛等;舒解神經緊張及極度焦慮所引起之所有不適感;改善情緒極度低落、精神過度焦慮;治療氣郁癥,舒解脹氣,幫助消化。
花語:憧憬
傳說:據說,在美洲印地安人的傳說中,西番蓮是白天的女兒。她承襲了父親給予的熱情陽光,身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笑容,她是森林和草地中最美的花朵。
有一天,當晨星初升,西番蓮在睡夢中被一陣吵雜聲吵醒。她張開眼睛一看,河邊有一位少年正在玩水。他的俊美容貌吸引了公主,西番蓮一見鐘情,愛上了他。這位少年不像西番蓮在白天所看到的其他人,他是黑夜的向導,只在夜間出現。公主對這位黑夜向導十分愛慕,時時刻刻計算時間,等待夜晚的來臨,盼望見到黑夜向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