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江蘇省植物藥材志),別稱:趕山鞭(四川成都)、瘦黃芩(四川普格),牙刷草(江蘇蘇州),田基草(江蘇宜興),水黃芩(江蘇南京),狹葉韓信草(廣州植物志)。

是馬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蓮株高可達55厘米,叢生密集,花繁艷麗,花期又長,是裝飾草地、坡地和路邊的優良配花,亦宜花壇邊緣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瓏,可陳列在陽臺、窗臺、走廊、門前、池邊和庭院等多種場所觀賞。

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南部、烏拉圭以及中國大陸的公園等地,常生于逸生,原產于南美洲。半支蓮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涼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腫和清熱利濕之功效。

花單生于莖或分枝上部葉腋內,具花的莖部長4~11厘米;苞葉下部者似葉,但較小,長達8毫米,上部者更變小,長2~4.5毫米,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全緣,上面散布下面沿脈疏被小毛;花梗長1~2毫米,被微柔毛,中部有一對長約0.5毫米具纖毛的針狀小苞片。

花萼開花時長約2毫米,外面沿脈被微柔毛,邊緣具短緣毛,盾片高約1毫米,果時花萼長4.5毫米,盾片高2毫米。

花冠紫藍色,長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內在喉部疏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囊大,寬1.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半圓形,長1.5毫米,先端圓,下唇中裂片梯形,全緣,長2.5毫米,寬4毫米,2側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1.5毫米,先端急尖。

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后對較短,內藏,具全藥,藥室裂口具髯毛;花絲扁平,前對內側后對兩側下部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盤狀,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

生長環境:生于水田邊、溪邊或濕潤草地上,海拔2000米以下。半枝蓮喜溫暖氣候和濕潤、半陰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栽培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好。土壤粘重和低洼易積水的地塊不宜種。其常野生于丘陵和平坦地區的田邊或溪溝旁。喜比較濕潤的環境,過于干燥的地區生長不良。

半枝蓮的花語:沉默的愛、光明、熱烈

每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晨曦的薄霧中映射過來,半枝蓮便靜靜地舒展開充滿活力的花瓣,它的花語是:陽光、朝氣;太陽越火辣,它開的就越燦爛,因此,她的花語還是希望和向上。

生命是可以自如舒展的空間,是演繹人生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不管有多少風霜雪雨相伴,陽光永遠是人生的主旋律。

每天給自己一份朝氣,精神飽滿地迎接新的開始;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義無反顧地奔向既定的目標;每天給自己一點信心,生機勃勃地向上進取。這就是平凡簡單的半支蓮。

傳說:

半枝蓮又名韓信草,相傳,漢朝開國元勛大將軍韓信幼年喪父,青年喪母,家境貧寒,靠賣魚苦苦度日。一天,韓信在集市賣魚時,被幾個無賴打了一頓,臥床不起。鄰居趙大媽送飯照料,并從田地里弄來一種草藥,給他煎湯服用,沒過幾天,他就恢復了健康。

后來,韓信入伍從軍,成為戰功顯赫的將軍,他非常愛護士兵,每次戰斗結束后,他一面看望傷員,一面派人采集趙大媽給他治傷的草藥,分到各營寨,用大鍋熬湯讓傷兵喝,輕傷者三五天就好,重傷者十天半月痊愈,戰士們都非常感激韓信。